(全媒体记者焦志新 通讯员张莎)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具体举措共有12项,其中再次对‘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实施强基工程’的工作部署,让我深感振奋!”3月5日,记者连线全国人大代表、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谢志斌时,他表示,这些内容不仅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病在市县解决”重要指示的深入践行,更是破解当前医疗服务供需矛盾的关键之举。
谢志斌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发现,当前省级或中心城市大型医疗机构对周边城市的“虹吸”成为惯性规律,不少地市级医院面临高端人才“招不来、留不住”和疑难重症患者跨区就诊的双重困境,导致新技术应用滞后,科研创新乏力,学科瓶颈一直无法突破。此外,多数县级医院由省级医院帮扶或托管,因供给不匹配等因素影响,专家下沉在待遇保障和考核上未有统一标准,无法在受援医疗机构发挥帮扶作用,存在资源“下沉无效”现象。
谢志斌建议,找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切入点,确保优质医疗资源在医联体建设中有效下沉,帮助培养出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专家队伍,为老百姓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繁的问题。一是构建三级帮扶体系,以全省做好统筹,省级帮市级、市帮县、县帮乡,围绕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实行差异化帮扶。二是实施精准对口帮扶,通过对帮扶医院病种结构、设备缺口、人才梯队分析及专家调研,按“一院一策”落实帮扶。三是发挥数智技术优势,利用区域化检验、影像、病理、心电等医学检查报告为依托的云数据共享平台,建立贯通省市县乡多级的远程会诊系统,横向联动各级医疗专家,通过数智赋能提升医疗技术能力。四是健全综合评价制度,坚持效果导向,因地制宜制定精准的评估方案,量化技术输出效果,落实物质激励、职业发展和荣誉认可的多维度激励机制,激发专家参与帮扶的持续动力。
谢志斌表示,作为一名医疗卫生领域的代表,将把全国两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当好新时代医疗卫生服务的践行者,在坚持医院公益性的同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我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