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证审批做“减法” 项目建设“加速度”

——我市推进“五证同发”审批改革工作纪实

作者: 全媒体记者王德强 特约记者乔卫华 通讯员程刚毅
(全媒体记者王德强  特约记者乔卫华  通讯员程刚毅)
        2月6日,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举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五证同发”集中颁证仪式,27家企业现场领证,发证总面积1588.09亩。
        这是自202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连续4年在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上开展“五证同发”集中颁证。此举是我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推进“五证同发”审批改革工作,统一区域评价、精简审批环节、强化信息集成、优化帮办服务,倒逼流程再造、制度再造、环境再造,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发展之“进”。
        从2021年首次推行“五证同发”至今,全市工业项目“五证同发”604宗,发证面积38782.56亩,带动投资额1648.08亿元,连续四年发证宗数全省第一。

        串联变并联,审批减流程、减环节

        “以前整套审批流程走下来至少要三四个月,甚至半年。现在搞‘五证同发’,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就能拿到‘五证’,给我们省去了不少时间和精力。”谈起当初拿到“五证”的感受,欣柔科技安陆有限公司负责人深有感慨。
        什么是“五证同发”?即向企业同时发放《不动产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设计方案批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五证,以便满足项目开工条件,让企业合法合规开工建设。
        过去,企业从拿地到项目开工,需要依次办理“五证”,期间涉及多个审批阶段、审批环节和审批流程,需要多部门往返多次跑动。办理时间少则2个月,多则半年之久,常常成为企业的“痛、难、堵”。
        如何破解这些“痛、难、堵”,让企业少“跑路”,促项目早建设?
        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要求,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积极探索工业项目行政审批新模式,推动各职能部门建立协调联动机制,打破常规、跳出原有的条条框框,推进“五证”审批改革提速。
        前移审批关口,将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3个阶段的审批事项,提前到土地挂牌出让至签订出让合同期间审批。
        打通部门“围墙”,精简审批环节,将原来串联审批的“五证”5个环节全部改为并联审批,提交的材料由原“五证”审批所需的27项减少为13项,审批环节由原来的17个环节减少为3个环节,审批时间由原来的120来天缩短为不到40天。
        2021年5月,安陆市被确定为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试点之一,率先开展“五证同发”审批改革工作。推行“五证同发”当年,安陆实现“五证同发”9宗,在孝感排名第一,并作为典型,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试点创建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