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数智赋能,加速引擎
这个春天,从三级干部大会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暨招商引资大会,到“智改数转”专题会议……一次次部署落实,聚焦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从热火朝天的项目工地到繁忙的生产车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谈,勉励企业把握大势、抢抓风口、拥抱时代,坚定不移以“智改数转”提升产业做大工业,厚植竞争新优势,奋力拼抢“开门红”。
“数字+”正成为企业争先拥有的标配。
走进湖北双环科技智慧5G全连接工厂,年产130万吨真空制盐、110万吨纯碱、110万吨氯化铵的智能产线生产正酣。年产60万吨联碱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生产规模大,需要有聪明的‘大脑’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安全风险,建设智能工厂正是公司破局之策。”
顺应国家“智改数转”政策,双环科技投资5100万元建设“5G+云网筑基应城双环智能工厂”项目。该项目运用5G专网、视频AI智能分析等新技术,构建了环保、生产、实验室等14个模块,实现了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和智能化决策。
“智能工厂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双环科技联碱分厂负责人介绍,过去加工纯碱结晶的换车工序,需要3个工人来回奔跑,现在只需要在操作室轻点按钮,换车作业就能自动完成。同样年产40万吨合成氨,老厂需要360多人,如今新厂只需120人,生产效率提高了约30%。
在纺织服装、纸卫塑包装、盐磷化工、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数智赋能带来量质齐升的故事精彩上演。米婆婆生物科技焕新势头越来越足:清洗、杀菌、包装等智能化改造项目纷纷“上马”,“新质”气息扑面而来,“发酵”出一个“脱胎换骨”的行业新貌。黄麦岭控股聚焦新型肥料和新材料制造“两大赛道”,将电池行业与磷化工行业深度耦合,加快建设电池级磷酸一铵升级改造项目。金凤凰、恒安等企业持续升级扩能,不断焕发新活力。
数字化转型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我市着重发挥中、省政策资金引领撬动作用,深度聚焦“4+2”主导产业,引导企业数智转型,产线向人工智能迈进,产品向高附加值提升。经信、科技等部门及时帮助企业分析创新点,找到结合点,为企业加快创新步伐、调整产业结构建言献策,成为企业发展的“智囊团”。
当前,孝感数字化转型上了轨道、有了势头,正抬升发展标杆,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为契机,全力打造“灯塔工厂”,引导更多企业乘“云”而上、借“数”发展。数智赋能已为企业腾飞装上了强大引擎,以充沛动力冲刺“开门红”。
产业创新,按下加速键
在华工高理新能源汽车PTC热管理系统生产基地,一派繁忙景象,一块块由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PTC发热芯片经过封装等程序,华丽变身为PTC加热器。
公司于2月3日生产线全部复产,随之而来的智慧家电、智慧汽车、光伏储能等领域传感器订单纷至沓来。据公司负责人介绍,一季度预计订单增幅超过50%。
从家电传感器,到PTC加热器;从常温传感器、高温传感器,到压力传感器……公司不断抢占产业“新风口”。而今,成为国内最大、全球领先的多功能传感器制造商。智能家电温度传感器占全球70%份额,新能源汽车PTC加热器产能位居全球第一。
近日,首批由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携手中车株洲所合作开发的新一代688Ah储能专用电芯顺利下线,推动储能领域全面迈入“双六”时代新阶段。
面对锂电行业激烈竞争态势,唯有创新,才能建立优势。来到楚能新能源全球总部,在市临空区纤尘不染的三工厂内,超400米长的智能化生产线,分设有电极、装配、化成3段40多道工序,搅拌、涂布、辊压、模切、卷绕、激光焊接、入壳、注液……如同魔术师一般,将一包包金属原料变成一块块聚能电芯。在模组pack智能化生产线,电芯通过串并联、pack系统等程序,生产出模组pack。据介绍,“将电芯‘变’成模组pack,应用全自动生产线,只需70秒。”
正月初八复工以来,15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行。楚能新能源孝感锂电池产业园总经理孙俊介绍,“目前孝感楚能每天生产超10万个电芯,超600套动力汽车的电池,超10个集装箱,每个月给一汽配套超1万台汽车的电池包。根据规划,孝感楚能总产能为150GWh。第16条生产线正在建设中,再过2个月就可投产,届时年产能将达到35GWh。项目二期也在规划建设当中。
全球首台(套)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于1月9日在应城全容量并网发电。该项目不仅创造了单机功率、储能规模、转换效率等世界纪录,还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
新的动力在聚集,新的活力在迸发,我市积极融入全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