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幸福可感可及

作者: 全媒体记者刘洋 特约记者邱秀君 通讯员周星 金璨 刘晓婷 陈茜 罗萍
城铁低线公园。全媒体记者张高远 摄
应城月圆小区加装电梯航拍图。通讯员孙缙 摄
2024年春风行动招聘活动现场。全媒体记者李文勇摄
        全媒体记者刘洋  特约记者邱秀君  通讯员周星  金璨  刘晓婷  陈茜  罗萍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24年,市委市政府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在改善民生中激发内需潜力,着力办好群众“岗位、学位、床位、摊位、梯位、车位、站位、餐位、厕位、园位”等“十位”民生实事,升级群众家门口幸福。
        2431户适老化改造助享幸福晚年、15家医疗机构病理诊断中心全部投入使用、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15508人……市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孝感每天都是新的、每天都是热的”,民生幸福更加可感可及。
        
        摸得着
——托起幸福“夕阳红”

        “改造后很方便,老伴也省心了。”上月25日,说起家中的适老化改造,居住在孝感城区万峰苑3单元101室82岁的汪青山很满意。
        淋浴扶手、换洗凳子、安全监控、紧急呼叫器……改造后,全新的配置让汪青山老人的居住环境大变样,生活安全又安心。
        “自从老伴中风后,身体大不如前,加上儿女不在身边,大事小情都找网格员,她比我的女儿还要亲!”汪青山的爱人许珍贵一提起三峰社区网格员胡昭就赞不绝口。
        起床怕跌、走路怕摔、洗浴怕滑,是许多老年人居家生活的烦恼。为排除安全隐患,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我市始终将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列入民生实事,坚持“一户一策”原则,量身定制合适的改造方案,重点满足老年人生活的功能性需求,解决特殊困难老年人“如厕难、洗澡难、生活难”等实际问题。
        目前,全市2431户适老化改造任务已全部完成,完工率100%,验收率100%。
        居家改造一小步,生活品质提升一大步。
        2023年10月,我市出台“孝十条”,聚焦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助力我市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休闲旅游康养基地。2024年,我市又印发《2024年中华孝文化名城建设重点工作清单》,拿出更多关爱老年人的实招,让老年人享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加快推进中华孝文化名城建设。
        如今,出入有电梯,吃饭有“食堂”,出门免费坐公交,高龄有津贴,看病享绿色通道,免门票出游,家门口就是口袋公园,休闲健身乐享“夕阳”美景……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成为了这座城市最温情的风景。

        看得见
——青春筑梦“新起点”


        与大多数大学毕业生的选择不同,段先豪走上了创业之路。
        湖北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2024届毕业生段先豪,2023年在该校三院区孵化基地成立湖北明德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学校在场地、资金、人员、政策方面给予最大的扶持,如今公司规模发展到13人,年营收达100余万元。
        2024年,段先豪的水域信息化创业项目成功入选“才聚荆楚”湖北省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获得创业扶持资金5万元。
        “母校和政府相关部门为我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与保障,我才能在创业路上走得更有信心。”上月26日,段先豪对记者说道。
        段先豪的信心和底气,正是源自我市着力营造的就业创业氛围和一系列扶持政策。一组实打实的数据,见证着孝感支持创新创业的“含金量”。
        截至2024年12月26日,全市“才聚荆楚”工程,新增高校毕业就业创业15508人,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632场,累计提供岗位32.5万个。全市2433人享受高校毕业生就业生活补贴,补贴金额达1043万元。我市已建成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6个、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园区12个、市级创业孵化基地21个,在孵企业达645家,直接带动就业7000余人。聚焦企业用工需求,已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882笔17.85亿元,扶持创业主体超11000家,其中:大学生创业主体150笔3841万元,成功推荐申报省级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26个,获得省级扶持金额130万元,落实稳岗扩岗专项贷款,已发放创业稳岗扩岗专项贷款12.6亿元,带动就业18809人。
        近年来,我市积极落实各类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千方百计搭建平台载体,拿出真金白银激励就业创业,来孝留孝就业创业热情持续高涨,打出了有力度、显温度的组合拳。
        如今,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就业有补贴,创业有扶持、稳岗扩岗有贷款、打零工找“驿站”,大学生就业创业乐享“政策大礼包”……
        就业畅通,创业便捷,“孝着办”品牌持续擦亮,成为这座城市最火热的场景。

        信得过
——云上架起“健康桥”


        “省城专家远程诊断,看病省时、省力、省钱。”近日,在孝感市中心医院病理科拿到会诊结果,有了权威明确的诊断,患有乳腺癌的骆女士打消了前往武汉确诊的疑虑,在该院做了保乳根治术。
        过去,像骆女士这样的患者只能去武汉或者省外就医,来回至少得几天,花钱多还不一定能找到专家。如今,有了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相当于把专家请到了基层医院,在孝感就能医治,让患者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提高就医体验,降低就医成本。
        2024年,孝感抢抓全省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机遇,将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列入民生实事项目,通过数智赋能破解看病难、看病贵、基层病理诊断难的问题。
        目前,全市15家医疗机构病理诊断中心全部投入运营,市中心医院建成市级病理会诊平台,对上对接联通省级病理远程服务平台,对下连接各县域病理会诊平台,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分级负责”的服务网络,初步建成了“1+7+N”(“1”指孝感市中心医院,“7”指7家县级人民医院,“N”指其他基层医疗机构)的全域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打通病理送检服务“最后一公里”,让诊疗有精度,服务有温度,为患者带来了更多就医获得感和幸福感。
        目前,我市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累计完成数字化切片扫描17万片,申请疑难病例远程会诊579例,病理诊断从5天缩减至2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便捷、更实惠、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如今,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家门口看省级专家,居民乐享“智慧医疗”……
        病有良医,医有所保,成为这座城市最温暖的情景。一键上下!

幸福感大“梯”升

全媒体记者韩和平  通讯员丁佩

        上月30日下午,孝感城区金凤苑小区,记者乘坐新安装的电梯,前往6楼石受丰爹爹家。几秒钟后,电梯门开,石爹爹一脸笑容地在门口相迎。
        屋内,空调吹着热乎乎的暖气,桌上摆满了新鲜的水果。“来,这是刚下楼买来的水果,自从有了电梯,再也不用为上下楼犯愁。”石爹爹招呼记者坐下,递过来一个红彤彤的苹果。
        石爹爹今年90岁,老伴88岁,夫妻俩都曾是三江集团的职工。退休后,老伴患上严重的关节病,要借助拐杖行走,考虑到身体还硬朗,不给子女增添负担,石爹爹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伴的重任。
        “别的还好,但是上下楼对我们来说,是一道大难题。”石爹爹说,出门买菜、买药、添置生活用品等,每次下楼出门一趟,回来后气喘吁吁的都要躺在沙发上歇好一会儿。老伴每个月都要去医院检查,每次出门,爹爹就扶着老伴,老伴扶着扶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挪动脚步,下一次楼要十几分钟。渐渐地,“尽量少出门”成了石爹爹的一种生活方式,“能装一部电梯就好”成了爹爹的心中期待。
        这两年,看到小区内一部部电梯加装运行,石爹爹的期盼越来越强烈。他找到三峰社区负责人,主动承担起所在单元楼加装电梯牵头人的责任,挨家挨户收集意见、做工作,单元楼电梯加装工程很快落地。此外,他还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协调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2024年10月,电梯终于运行了。那天,他专门扶着老伴,乘坐电梯下楼,带老伴美美地理了个发。
        “电梯不仅方便了我们下楼,更拉近了各业主之间的感情。”石爹爹说,有了电梯,他经常去老工友家串门,去活动室里下棋,天气好时也会扶老伴在小区广场上晒晒太阳。
        “幸福是什么?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就是能自由走动,而这种幸福感就是电梯带给我的。”石爹爹笑呵呵地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金凤苑小区21栋54个单元中,具备安装条件的有47个单元,已完成了43部电梯加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