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政治建设,强力引领高站位司法
坚持强化理论武装。严格落实院党组“第一议题”制度,在学思践悟中进一步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探索建立“政治教育课+业务交流课”融合开展模式,将树牢新审判理念、做实“三个效果”有机统一等融入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内容。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常态化抓好人民法院政治属性意识教育,坚决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自觉向市委、市委政法委请示报告重要工作、重点案件、重大事项20余次。两级法院积极争取市区两级党委对孝南法院“脱薄”工作的支持指导,市委协调市区有关部门征地20亩新建2个人民法庭,联合省法院争取动态调整15个中央政法专项编制。
坚持党建业务融合。坚持“以党建带队建促审判”,推动党建工作向审执工作一线延伸,以党建联建不断拓宽“1+N”多元解纷“朋友圈”,努力把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生动实践。
二、深化平安建设,助力实现高水平安全
助力平安建设新水平。审结一审刑事案件3306件5190人,审结毒品犯罪案件323件568人,全链条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439件、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涉众型经济犯罪8件,涉案金额达41.3亿元。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审理市级挂牌督办的邝某某寻衅滋事罪等案件2件12人。
激活基层治理新效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融入社会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参与创建“无讼村(社区)”31个,在“家门口”化解矛盾纠纷2.6万件。坚持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与49家单位建立诉调、诉仲对接机制,促进解纷多元高效。全市法院诉前分流各类纠纷19962件,成功调解11455件。发挥人民法庭基层治理前沿阵地作用,全市45个人民法庭审结案件19965件,调撤率达46.40%。
助写法治政府新篇章。审结一审行政案件451件,多项质效指标稳居全省前列。全省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座谈会在孝感召开,得到了省人大、省法院充分肯定。促进行政机关依法履职,首次向全市行政机关发布年度行政案件司法审查报告。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评价机制,安陆法院推动实现行政机关“一把手”出庭应诉率达100%。
三、围绕中心大局,全力护航高质量发展
服务重大战略部署。紧扣加快建成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的目标要求,聚焦“五个基地”功能定位找准司法服务切入点结合点。市中院在楚能新能源挂牌设立首家驻企服务办公室,服务龙头项目发展壮大。孝南法院在首衡城设立法官工作室,护航华中“食品航母”乘风前行。牢固树立“主城是孝感全域的主城、是全市人民的主城”理念,举全市法院之力把更多的资源要素力量向孝南法院集聚,一丝不苟落实市委提出的“四个坚决”,以“脱薄”向强服务保障“主城崛起”战略实施。落实最高人民法院一号、二号司法建议,推进房地产、金融领域矛盾纠纷源头治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扎实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升级行动”,试点推行涉企案件经济影响“双向分级”评估制度,依法高效审结各类涉企案件6831件,解决商业纠纷平均耗时同比提速20天。成功申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试点4个,服务“孝着办”营商环境品牌。
推动创新绿色发展。深化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审结知识产权案件670件,平均结案时间35.24天,同比大幅度下降49.90%,助力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
四、回应群众需求,倾力创造高品质生活织密民生权益“保障网”。坚持“小案不小办”,一审审结涉教育、就业、医疗、社保、物业、侵权等民事案件8550件,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安陆法院审理的晏某某聚餐饮酒醉驾身亡一案,判决其他同桌饮酒者及组织者合计承担15%的责任,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多家国家级媒体广泛报道。让“家务事”不再是“法外事”,妥善审理婚姻家庭纠纷5471件,签发“三令一函”484份,145名法治副校长倾情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持续推进移风易俗,依法判令高价彩礼部分返还,为青年婚恋“减负”。孝昌法院审理的周某诉林某等人婚约财产案入选2023年度全省法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典型案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空降兵军重要讲话要求,不断深化“一组一庭一点”涉军维权体系,以高质量涉军维权工作为官兵排忧解难。
搭建便民服务“连心桥”。践行“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庄严承诺,健全“线上+线下”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网上立案17202件、在线调解6852次、电子送达247028件,最短送达时长仅1分钟。全面启用电子票据,大力推行“胜诉即退费”,成立执行事务接待中心,实现执行立案、信息查询、线索举报、案款发放等服务事项“一条龙”办理。
打好权益兑现“组合拳”。坚持公正高效文明执行,收案26991件,执结24184件,执行到位金额53.87亿元,同比上升23.56%,执行完毕率、执行到位率等关键指标均位于或优于参考区间。蹄疾步稳推进执行“双重管理”改革试点工作,针对“钉子案”“骨头案”开展交叉执行498件,化解268件,“和天下”“众大”“新建源”等公司系列案件得以顺利执结。
五、深化改革创新,奋力打造高质效审判
纵深推进配套改革。始终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出台细化审委会审议流程规定、阅核制度实施办法等文件,建立审委会决议落实跟踪反馈机制,以阅核制为抓手加强院庭长对各类案件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压紧压实审委会委员、院庭长、合议庭成员、法官等各类人员的司法责任,做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由管理者监督”。全市法院院庭长阅核案件15698件,推动上诉率、二审改判—发回重审比、再审改判—发回重审比等质量指标实现同比下降,案件质量得以全面提升。3个案例入选湖北法院首届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微创新”案例,2场庭审入选首届全省法院优秀庭审。
全面优化审判管理。加强审判流程节点管控,常态化开展长期未结案件清理,审限内结案率、平均结案时间、超12个月未结案件比等效率指标同比向好,办案效率进一步提速。全口径落实案件繁简分流,全市法院简易速裁适用率达90.4%,同比提升2.2个百分点,切实推进“简案快办、难案精审”。
迭代升级智慧法院。推行审执业务全流程“无纸化”办案,法官与当事人之间基本实现“一键推送、线上阅读”,员额法官人均结案233件,同比上升9.4%,平均结案时间66天,以数字赋能跑出正义“加速度”。大力开展“数字法院应用提升年”活动,建成“一库两中心”,出台规范上诉案件移送工作规定,实行上诉案件材料线上移送,上诉卷宗移送时长缩短19天。
夯实基层基础建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强基工程建设,按照“合规整改、分别立项、同步推进、调剂使用”的原则,创新性采取跨层级统筹解决市中院新审判法庭续建与孝南法院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问题,将市中院新审判法庭项目纳入市“双百”工程,并协调有关部门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1.7亿元。
六、坚持严管厚爱,努力锻造高素质铁军
强基固本提素能。着力提升干警司法能力,分类分级精准化培训2000余人次,选送87人到上级法官学院学习,近三年遴选年轻员额法官44名,市中院中层干部平均年龄下降6岁,基层法院院长“80后”占比提升近60%。
文化引领聚合力。深入推进“一院一品”文化建设,以新时代人民法院文化涵养干警优良司法品质。
从严治院扬正气。深化清廉法院建设,把常态化开展纪律教育、警示教育、专项整治活动与市委提出的作风建设“五个宣战”“四种现象”大讨论活动紧密结合。深入贯彻从严管党治院,聚焦审执工作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检查。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湖北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一年。全市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一体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省委十二届、市委七届历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九分落实”的韧劲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定不移“把好向”筑牢对党忠诚。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孝感法院在审判理念、审判机制、审判体系、审判管理上加快实现现代化。
二是坚定不移“谋好事”保障高质量发展。依法严惩各类违法犯罪,妥善审理民商事案件,全面规范执行行为,聚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流域综合治理、助推法治政府建设等发展大局。
三是坚定不移“督好案”提升司法满意度。抓好抓实审判管理,从严压实院庭长监管责任,融合推进个案监管、类案指导和信访化解,实现案件办理“三个效果”有机统一。
四是坚定不移“育好人”打造过硬队伍。坚持严管就是厚爱,抓实队伍政治素质、业务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建设。
五是坚定不移“夯好基”建强基层基础。以“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为抓手,高标准推进基层软硬件提档升级、功能优化拓展,服务便捷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