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高义明 侯峻岭 高帆)
安陆市,一个在法治建设道路上不断探索的城市,近年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深化“法律明白人”、“金牌调解员”培育工程,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法治根基,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目前,安陆市在册的“法律明白人”共计1348人,成立乡镇调委会16个,村(社区)级调委会313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13个。基层从1288名人民调解员中评选出“金牌调解员”38名(其中人大代表14名),架起基层治理“连心桥”。2024年以来,共调解矛盾纠纷1494件,调解成功率99.93%。
蒋旺敏,正是这样守护在群众身边的“‘法律明白人’、‘金牌调解员’”。蒋旺敏2022年成为“法律明白人”骨干,作为南城街道袁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始终坚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履职尽责,用心做好基层依法治理工作,极大提高了村民依法办事的能力,成为乡亲们的好帮手和知心人。2024年8月,蒋旺敏被评为安陆首批市级“金牌调解员”。
学法用法的“带头人”
从事基层工作以来,蒋旺敏深知学习法律的重要性,不仅线上报班学习专业的法律学科,而且时常自费购买法律书籍,自学法律法规。在日常工作中,蒋旺敏将《民法典》随身携带,方便随时随地解答群众提出的法律诉求。2024年11月,袁蒋村村民蒋某与陈某因土地纠纷产生矛盾,蒋旺敏介入调解,通过深入了解情况、耐心沟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相关规定,引导他们换位思考,最终使双方意见达成一致,成功化解纠纷。
“法律是明理之光,每次调解矛盾纠纷,都是进行一对一普法教育的良机。许多纠纷的根源在于对法律的不了解。”蒋旺敏坚信,只有当村民的法治意识普遍提高,乡村振兴才能拥有坚实的基础。这正是他作为“法律明白人”的使命和初心。
普法路上的“播种者”
多年来,蒋旺敏和同事们以“法律六进”为契机,开展常态化送法进乡村,将普法工作做深做实。袁蒋村的两处重要河流,府河水系(南城段)全长14.38公里,陈沟河河长3公里(流域面积2.7平方千米)。蒋旺敏对村民加强《长江保护法》宣传,使得村民们在河道电鱼、炸鱼、乱倒垃圾等违法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2023年10月,蒋旺敏在例行河湖巡查时,发现村民袁某在府河的堤岸上使用挖掘机等重型机械开垦荒地,计划用于种植小麦。意识到这一行为可能会对河道的自然流动造成严重影响,蒋旺敏立即与袁某取得联系。他耐心地向袁某解释《长江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强调在河堤内开垦土地将妨碍河道的正常行洪,违反了河道管理规定。经过蒋旺敏的详细说明和劝导,袁某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最终同意停止开垦活动,并承诺将土地恢复至原状。这一事件不仅体现了蒋旺敏在普法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也展示了他作为“法律明白人”在保护环境和维护法律秩序方面的影响力。
村民身边的“和事佬”
蒋旺敏在得知袁蒋村村民袁师傅因病卧床多年,妻子长期在外打工且对其不闻不问的情况后,主动介入调解。面对复杂的家庭矛盾与经济纠纷,蒋旺敏总能以法为尺,以情为线,耐心细致地解决一个个难题。他向夫妻二人了解具体情况后,强调《民法典》中“夫妻有相互扶养的义务”。通过多次沟通释法析理,蒋旺敏成功说服袁师傅的妻子,让她认识到自己的法律责任。最终夫妻双方达成一致,将袁师傅送至疗养院生活,相关费用由两人共同承担。
蒋旺敏在处理袁师傅的案件时,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他的实际问题,还彰显了“金牌调解员”在维护家庭和睦与社会稳定中的关键作用。这一案例也反映了普法工作的显著成效,提升了村民的法治意识。自担任“人民调解员”以来,蒋旺敏已成功调解了超过100起大小纠纷,以其高调解成功率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赞誉。他的工作不仅化解了矛盾,更为构建和谐社区、推动法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安陆市积极推广“枫桥经验”,在调解矛盾纠纷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更重要的是,这一经验推动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通过培养“法律明白人”和“金牌调解员”,该市的基层治理更加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有效地提高了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为法治乡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法律明白人”和“金牌调解员”的努力下,群众在面对问题时更倾向于通过法律途径寻求解决,而非采取过激行为。减少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