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焦志新 通讯员张健翔 冯训蒙)
初冬时节,暖阳高照。漫步在汉川市社区村庄、路边水畔,目之所及皆是美景,洁净平坦的道路,井然有序的院落,花草锦簇的巷道,上演着一处处“美颜记”。
今年以来,汉川市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为契机,坚持从大处着眼,从细处入手,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为引领,对标找差、补短强特、创新实干、全域整治,让一个个小村庄变了模样,也让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干群齐心
变“要我美”为“我要美”
“修剪花丛景观的任务,我认领了!”“清扫路边的活儿,我来干!”……12月2日,中洲农场税务口社区屋场院子会上,干部群众正踊跃建言,一旁的尊沁名居楼栋长柴贵清认真聆听,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大伙认领的任务。
走进尊沁名居小区,一幅宜居和美的画卷映入眼帘。只见道路干净整洁,房屋窗明几净,庭院优美宜居,几位居民正围坐一起晒着太阳。
杂草丛生、垃圾随处可见,夏天蚊子多……几个月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对于村庄环境,村民大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小区环境好了,大家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都积极主动清扫垃圾、爱护环境。”柴贵清笑着说,自开展“清洁家园”行动以来,社区探索建立“楼长制”,多次召开屋场院子会征求居民意见,层层发动群众参与垃圾清理等志愿活动,不断壮大环境提升队伍力量,逐步形成了“人人参与、户户受益”的良好局面。
在“清洁家园”行动中,汉川市聚焦群众需求,累计召开环境卫生整治村民会议500余场,发放“一封信”、倡议书万余份,制作横幅、宣传栏500余个,通过层层发动,凝聚干群共识,推动群众从“要我美”变为“我要美”。
点面结合
变“一处美”为“处处美”
走进分水镇复生垸生产大队,只见十字河干道上一群“红马甲”正忙着清理亲水绿化带中的杂草。
“这边是我们服务队的包保区域,现在参与的人可多了,处处都美起来了!”志愿服务队队长张兰英说,大队组建了巡逻队、志愿服务队等11个社会组织,紧盯人居环境薄弱环节,攻坚绿化带、河道沟渠等卫生死角,实现一“净”到底。
复生垸大队的蜕变是汉川扎实开展“清洁家园”行动的缩影。汉川市立足“清洁、秩序、美化”目标,充分汇聚民智民力,掀起了党员干部带头干、群众齐上阵的人居环境整治热潮。以示范创建为抓手,坚持从点上出彩到线上成景,再到面上推进,集中连片推进美丽宜居村庄集群创建,带动其他乡村观摩学习、推广复制,推动乡村从“一处美”变成“处处美”。
截至目前,汉川市已组织800余场次“清洁家园”志愿服务活动,发动4800余名村民参与清扫公共区域卫生,鼓励采用原生态建设“美容”法,就地取材,打造乡村微景观,推动乡村风貌点上精致、线上精彩、面上精美。
激励惠民
变“一时美”为“持续美”
11月19日,步入里潭乡小里潭社区,志愿服务队队员杨运姣拿起扫帚和铁锹,清理散落在社区的杂物。一个半小时后,杨运姣所持有的积分储蓄存折增加了5个积分。
“清洁家园不仅美了家园,自己也获得了积分,成就感满满!”杨运姣喜滋滋地说,她已用积分在社区爱心超市兑换了3次食用油。
今年以来,小里潭社区成立为“里”服务志愿者服务队,采取“志愿者+积分制”的模式开展活动,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目前,社区积分超市已经吸纳了160多名“储户”,成功搭建起了一个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志愿者共创的公益平台。
乡村美不美,事关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只有精准发力、驰而不息,才能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汉川市注重激励评比和宣传推广,用好评比制、用活积分制、用实奖励制。大力开展“环境扮靓大比拼”整治活动,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最美湾组”“最美庭院”“最美区域”等评选活动,各村(社区)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目前全市积分兑换奖品价值19.2万元。
“我们还建立了日常巡查制度,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回头看’行动,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从源头防止‘顽疾’复发。”汉川市委社会工作部负责人表示,汉川市将把集中整治和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充分组织发动群众,久久为功,推动乡村人居环境实现“持续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