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四姑墩

作者:
(李文勇供图)
        老家四姑镇,又名四姑墩,位于大悟县南部,镇域面积不大,但是小镇已经有两三千年历史。
        四姑墩因春秋时期禹王城的四个姑娘在四姑墩寨顶占山为王而得名,四面环水,环形护城河保留完整,进出一条路口,寨顶遗址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姑镇最初的街道在周家湾小河边,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因为整修河道,街道整体搬迁到山岗上。镇区依公路而建,街道呈丁字形。
        四姑人热情好客,讲话嗓门大,敢说敢当。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很多紧俏东西在四姑镇却能买到。因为四姑人头脑灵活,会做生意,他们千方百计将外面的紧俏物资贩运回四姑。
        四姑镇有40余个姓氏,以吴姓、钱姓和周姓居多。改革开放前,街上的鱼行、柴行、牛行也都是这三姓居民创办。逢农历双日子是四姑热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邻近的刘集、夏店、彭店、吕王群众都到四姑赶集,四姑“乡脚”(指赶集覆盖范围)远,被称为大悟的“小香港”。每年腊月三十,一年中最后一个热集,四姑人称“赶徬集”,这一天,无论老少,买不买东西都要凑个热闹,整个街上人山人海,摩肩擦踵,热闹非凡。
        每年正月里,看上周家踩高跷是最大的乡村文化活动。艺人们在双脚绑上两三米长的木高跷板,踩着高跷,在街上行走自如,人群中威风凛凛,跟随的罗汉扭动着大肚子戏耍两头狮子,脸上抹满了锅灰的小丑跟在后面,摇动手上一把破扇子,做出一些搞笑动作,引得看热闹的乡亲们哈哈大笑。
        四姑镇物产丰富,美食众多。四姑白茶香飘四方,金丝皇菊竞相绽放。何家田的油面,畈吴家的绿豆粑,周家湾的饼子,这些男女老少都喜欢吃的民间美食,陪伴我们度过了难忘的童年。泥鳅炖蒜坨这道地方菜,让在外的四姑游子时常记起家乡的味道。
        四姑是一片光荣的土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境内农民赤卫队驰援黄麻起义。抗日战争初期,中共党的组织率先在这里恢复。红军3个师在四姑墩会师,歼敌一个营和一个团大部。这里还走出了姚运良、吴永光、吴林焕、周明国四位开国将军。
        四姑是一片红色的土地。镇内韩相寺、羊角山,山谷悠悠、重峦叠嶂,曾经是何耀榜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留下了革命洞、曾昭碧烈士纪念碑等革命遗迹。同兴村大吴家还是我国早期优秀理论家、宣传家、革命活动家、《解放日报》第一任总编辑杨松的故里。
        金秋时节,走进四姑镇北山红叶景区,漫山遍野的乌桕树叶五彩斑斓,绚丽夺目,前来赏红叶的游客络绎不绝。拍照、写生,纷纷留住这美好的瞬间。
        近年来,四姑镇做大做强红色、红叶“两红”文章,加大景区建设力度,建设四季花海生态景观、游客接待中心、卡丁车赛道、网红桥、田间步游道等全域旅游项目,修建15.8公里“两红”公路,武大高速直通景区,循环旅游公路把红叶景区、杨松故居、革命洞、红四方面军西征集结地、千年古墩等红色、绿色、古色景点串珠成链,游客赏红叶、住民宿、感受红色文化,四姑镇成为“两红”特色文旅小镇。

易荣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