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澜壮阔的大时代里,小人物往往微不足道。但当他们与时代同频共振,同危共荣时,小人物的付出与坚持、赤诚与坚守就会微光成炬,就会为大时代聚一束光,照一程亮,汇一股力。
四维
云梦秦汉简牍在我国史学界地位甚隆,尤其是1975年12月在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中出土的秦简更显珍稀,被奉为国宝。云梦县也因此享有“秦简圣地”的美誉。
云梦秦简的珍稀,不仅仅在于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文字之奇,更在于它弥补了秦朝统一前后史料匮乏、信史散佚的缺憾,揭开了秦国和秦朝早期文治武功、横扫六合的冰山一角。多重价值的叠加,让它独具光芒。
睡虎地秦简共1155片,约4万字,表现形式为墨书秦隶。简片长约23.1—27.8厘米,宽约0.5—0.8厘米,方寸之上,字体饱和,起笔重按,收笔轻挑,颇有蚕头燕尾的韵味。相较于寓尖于圆、藏毫涩行的大篆,起于战国末年的隶书更具书写效率,并作为一种日常应急字体得到运用。
秦简涉猎内容甚多,刊载秦代法律条文和法律实施的文字占据大半。《秦律十八种》是我国迄今发现得最早、最原始的古代法律文献。它涵盖了农业生产、仓库管理、货币流通、徭役军爵等多个领域,与《秦律杂抄》《法律问答》等法律实务律文一起,反映出秦代皇权笼罩下的国家治理的新形态,凸显了秦律在秦代社会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所记录的600多款法条也初显出安邦利众、绳顽警愚的立法理念和宽严递进、罪罚匹配的立法取向,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法制建设的滥觞。《封诊式》中有关的调查勘验、痕迹鉴定以及审讯审判等治安司法实践的记录,开辟了我国法医学的先河,比南宋宋慈的《洗冤集录》要早1400多年。《编年纪》钩玄提要,对《史记》的一些史实也给予了宝贵的补正。《为吏之道》激浊扬清,给后世提供了劝勤戒贪的官箴范本……
秦简无声,它承载着一段后人知之甚少的历史烟尘,也背负着一个小人物的家国情怀。这个人就是11号秦墓的墓主,也是云梦秦简的书写者——喜。
喜出生于秦昭襄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卒于秦王政三十年(公元前217年),喜在世的46年,是中国历史上风云际会、四海归一的重要时期,经历的四位国君中,有祖孙二人可谓叱咤风云、名垂青史。曾祖父昭襄王是一个具有传奇经历和雄才大略的君王,经营秦国56年。他继承祖辈实施的商鞅变法和父辈迁都咸阳的政治遗产,治军备战,富国强兵,开启了秦国东出的宏大序幕。在喜出生的15年前,秦将白起发动鄢郢之战,攻陷楚国都城,将楚国大片膏腴之地纳入囊中,喜的出生地安陆(秦时云梦属安陆)也一并归入了秦国疆域。秦昭襄王被后人誉为“东出之君”。公元前247年,昭王的曾孙嬴政登基。他与曾祖父一样,曾质于外国,经历坎坷,他的文韬武略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历经十七年的厉兵秣马,又历经十年的远交近攻,终于实现了江山一统。公元前221年,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横空出世。
处于这样一个历史巨变的前夜,是投身其中,还是隔岸观火?年轻的喜没有彷徨。他仿佛听到了时代疾行的橐橐跫音,也感知到了自己热血澎湃的铿锵脉动。
在历史的象限里,喜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秦王政元年,他17岁,按秦律他登记了成人户籍。秦王政三年,他应召入伍,随即参加了攻打魏国边陲小镇——卷城的战役。由于出类拔萃的表现,他很快被任命为地方基层史官,从事文书工作。秦王政四年,他再次从军,当年11月被擢升为安陆御史。两年之后,任安陆令史,主掌县衙文书。秦王政十二年(公元前235年)4月,喜担任宜城审判官。之后第三次从军,参与了攻打赵国平阳的战斗。自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始,秦国纵横捭阖,并吞八荒。喜此时已解甲回乡,继续着他的刀笔生涯。
喜无疑是一个文武兼备的时代骄子,也是一个正派上进的乡邑菁英。但相比舞刀弄枪,他更擅长舞文弄墨。在不长的生命里程里,他多数时间从事着法制昭告、治安维护、狱案审断等基层法律工作。透过简书,我们仿佛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仔细抄写文告,一丝不苟;通过一问一答,宣政安民,督促基层休伐休猎;耐心勘验检测,定分止争,惩恶扬善。他善于总结,搜罗案例,举一反三。他了解民情,知晓占卜、医术,为乡邻解惑释疑。他注重自警自律,把《为吏之道》当作戒律、视为镜鉴。
但凡能够如此敬业自爱的官员,都算得上是好官、清官。但喜不一样,他严谨、较真、笃定,但并不就此满足。他要把林林总总的律令、案例、纪年、语书、日书等一一记录,使之成简成牍、成卷成捆,使之广为传播。实现这一愿望,除了文心,还要有匠心。制简的工艺十分复杂,非一时之功。简上作书也需要气定神闲,刀笔并用,一字不漏。4万余字,若是纸书,称得上长篇大论;倘是简书,那就是鸿篇巨制。遥想当年,喜漫山遍野,伐竹取黄,千削万磨,制作简坯。夜幕降临,喜又燃松研墨,一笔一画,小心翼翼,通宵达旦。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心无旁骛,别无所求。个中苦辛,唯己自知。
写简书成了他每天的功课,成了他一生的习惯。是职责,也是志趣。竹木春秋,他饱尝了孤独与寂寞,沁润着心血与汗水。
大时代和小人物,常常是人们讨论时代意义和生命价值的哲学话题。在波澜壮阔的大时代里,小人物往往微不足道。因为他们有太多的羁绊、太多的背负、太多的局限。但当他们与时代同频共振,同危共荣时,小人物的付出与坚持、赤诚与坚守就会微光成炬,就会为大时代聚一束光,照一程亮,汇一股力。
大的灵魂常常寓于凡胎俗体。喜有父母同行、有兄弟同袍、有妻儿同衾,家事纷扰。但他出则忠诚,入则孝悌。在编年纪中,他把家事、国事、天下事编为一体,家国大事融合互见,寓家于国。这大概就是喜的家国情、时代观。
一个人、择一事、终一生。当他把职责界定的事、时代托付的事做到极致,他对永恒和非凡便有了交代。
月照今人尽,还照后来人。喜的故事已接近尾声,而今人对喜的感悟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