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创造价值 金融赋能发展

作者:
        孝感,全国唯一以孝命名的地级城市。这里是孝道之城,因孝道昌隆而得名,古代二十四孝中,董永行孝感天、孟宗哭竹生笋感地、黄香扇枕温衾感人的故事都发生在孝感,是董永与七仙女《天仙配》故事的发源地。
        这里国土面积达8900余平方公里,辖1区3县3市(孝南区,云梦县、大悟县、孝昌县,汉川市、应城市、安陆市)和市国家高新区、市临空经济区、市双峰山旅游度假区3个功能区,常住人口417.18万人。2023年,孝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7%,经济总量攀升至2920亿元,增速居全省第4、总量居全省第5。
        孝感是红色热土,将星闪耀,走出了徐海东、刘华清等50位开国将军。大悟宣化店是中原突围发生地,打响了解放战争第一枪;孝昌孙家畈是湖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的成立原址。
        孝感是绿色新城,已建成双峰山、天屿湖等10个4A级景区,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首批示范城市,获评中国十大秀美之城、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孝感是交通节点。1条城铁、3条高铁、3条普铁、6条高速、6条国道贯通全境,与武汉市中心城区相距50公里,距天河国际机场30公里。
        孝感是创新之地,现有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园区),连续6年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先后荣获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等称号。赋能企业创新发展
助推经济跑出“加速度”
        近年来,孝感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强省建设的工作要求,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建设,把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作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重要内容,有力落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不断进步。
        2021年,全市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0”的突破,融资额达到1.5亿元。2022年,融资额进一步增长至4.2亿元,较上年度增长190%。2023年,融资14.83亿元,规模全省第2。今年1-10月,实现质押融资19.5亿元,其中商标质押融资16.3亿元,全省排名第1,全国排名第10;专利质押融资3.2亿元,同比增长46%。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一定程度上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了因缺少不动产抵押带来的融资难题,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对推动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出台激励政策
        降低质押融资成本和风险
        市政府出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政策,降低了质押融资成本和风险。近3年来,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仅贴息超300万元。出台《孝感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将质押贷款政策从单一专利拓展为专利、商标和版权三类知识产权,拓宽了质押范围。
        加强统筹协调
优化知识产权融资环境
        充分利用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协调,强化知识产权、财政、金融、科技等部门的工作协同。各金融机构积极创新知识产权信贷产品,满足不同层次企业需求。孝南区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改革事项,被省营商办在全省经验推广。
        推动政银企对接
精准高效实施质押融资
        因地制宜组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银企对接会,促进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良性互动。近3年来,全市举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银企对接活动12场次。引导麻糖米酒协会以“孝感米酒”地理标志商标为质押物,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米酒行业45家会员企业融资7.8亿元,实现全省首例地理标志质押融资。
        开展宣传培训
提高经营主体知识产权融资意识
        深入组织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在新闻媒体及门户网站广泛宣传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激励政策,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等活动,为企业答疑解惑,增强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意识。提升金融工作质效服务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孝感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金融工作的要求,引导金融机构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信贷投放稳中有进,为实体经济注入金融“活水”
        信贷投放质效提升。截至10月底,全市各项贷款余额2614亿元,同比增长11.8%,比年初增加192亿元,增幅全省排名第3。其中,民营市场主体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于各项贷款增速0.3%、4.8%。
        银企对接精准有效。分产业、分区域、分层次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先后举办金融助力主城崛起“早春行”、金融赋能科技创新投融资路演等专场政银企对接会,开展“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质量提升年”等活动。截至9月,全市举办各类政银企对接活动283场,共有1536家企业参加活动,签约授信额达489.4亿元。
        加大政策协同力度,为市场主体降低融资成本
        全面落实助企政策。10月底,新增新型政银担业务金额20.3亿元,同比增长73%,平均担保费率降至0.5%以下。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5亿元,财政贴息资金3634万元。落实中小微企业首次贷款奖补和首贷户贷款贴息政策,近300家企业获得财政贴息140余万元。为90家企业提供109笔转贷服务,金额达9.4亿元,同比增长136.3%。
        增量政策落地见效。9月底,实现第一批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贷款投放6.2亿元。第二批69个项目、431家企业正在抓紧对接。10月下旬,工行孝感分行完成湖北中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回购贷款业务审批,标志着全省首批次股票回购增持贷款在我市落地。
        加强重点领域支持,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供应链“金网”。促进资金链与供应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截至9月底,已为全市21条重点产业链配备金融链长,产业链核心企业贷款余额9.9亿元。
        助推大财政体系建设。主动探索有效的金融支持模式,助力盘活“有效资产”。截至10月底,8个项目成功获得银行授信支持,金额10.82亿元。另外还有21笔贷款正在走申报审批流程,金额合计44.9亿元。
        推动构建房地产新模式。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截至目前,全市白名单项目授信26.57亿元,居地市州第3位;累计放款11.59亿元,居地市州第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