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落实小学数学教学

作者: 孝昌县白沙镇中心小学张红艳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推动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综合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如何将核心素养视角与小学数学教学联系起来开展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
        在我国义务教育中,小学数学一直是一门较为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小学生数学学习以被动思想为主,主动思想缺失。因此,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所提及。
        数学核心素养指的是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而形成的能够推动自身发展的一种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包含逻辑推理能力、数学运算、数学建模等。通过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等,从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二、小学数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培养学生数学感知能力
        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感知来源于思维对信息的接受与处理。不难发现,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而生活的体验更是学生数学感知能力的直接来源。例如,在购物活动中感受5角钱、5块钱、10块钱不同的价值;下课时,观察时钟1分钟、5分钟、10分钟不同的时长,感受时间的流动;买一瓶水,观察它的容量,喝一口还剩的容量,500毫升、100毫升,感受容量的概念等。实践证明,数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二)强化自主学习,培养独立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能力,促使学生形成独立数学思维能力。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学会“放手”,允许学生有更多成长和发展的空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完成课前预习、课堂自主学习、课后自主复习等活动。教师在问题设计时,立足“最近发展区”理论,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培养独立数学思维能力。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核心素养的落实与发展也离不开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用多种手段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首先,对于小学生而言,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关键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生活案例的导入,让学生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创设与日常相关的教学情景如“小鬼当家”,让学生尝试管理家庭的一些零散开支,通过收入、支出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在核心素养角度下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课程评价体系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要基于把核心素养的具体考察内容作为一级指标。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验收和测验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在检测过程中表现好的学生,一定要及时的给予“小红花”之类的鼓励,对于成绩有所进步的学生也要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荣誉感。在教学评价内容上,不仅仅局限于立足传统的卷面形成评价,还应当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形成综合性的科学评价。最后,从教师教学角度上,还需要教师展开自我评价,从而使教师在深入挖掘教材教学内容中数学文化的前提下,将数学文化润物无声地融入学生的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