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叶剑韬 乔润宏 宋小捷 张国胜
夕阳暖“心”,“育”见美好。近年来,孝南区关工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全区“五老”人员参加“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活动,以“点亮心灯,向阳而生”主题活动为平台,通过打造阵地、主题宣讲、心理疏导、结对帮教等形式,深层次、多专题、多场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合力点亮未成年人心灯,照亮他们的成长之路。
在孝南,活跃着一支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为主体的特殊队伍,这些从各行各业退下来的老同志,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五老”,他们年逾花甲、满头华发,却怀揣赤子之心、舐犊之情,活跃在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广阔舞台上,用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优势特长,老有所为、发光发热,成为广大青少年爱党爱国、健康成长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
凝“心”聚力,整合教育资源
8月25日,孝南区关工委联合三汊镇在草店村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助力乡村振兴”暑期“孝行月”实践活动,为留守儿童送去关爱的同时,陪同孩子们到葡萄园采摘,亲近自然、感知生活。
这次活动只是孝南区关工委开展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活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孝南区关工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工作目标,深入实施“五老”关爱下一代工程,在全区中小学校园、幼儿园设置“阳光成长室”,在社区建立“五老暖心驿站”。
“阳光成长室”在高中、初中和规模小学全覆盖,明确专人负责,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列出月活动计划,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老师、专家和“五老”志愿者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关爱活动。
“五老暖心驿站”主要依托社区“老党员之家”、“五老工作室”、小区“红色驿站”等场所,采取“建、改、腾、合”等方式进行打造,引导“五老”志愿者就近就地发挥作用。联合教育系统,凝聚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力量协同育人,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打造“点亮心灯,向阳而生”工作品牌,教育和帮助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保持阳光心态。
目前,孝南区建有“五老”志愿服务队62支,在社区(村)设置“五老”工作室185个,建设“一老一小”活动场地326处。
真“心”宣讲,呵护心灵成长
一张简易的书桌上,整齐码放着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报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书籍文献,“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优秀辅导员”、孝南区法院关工委副主任、区“五老”志愿者关爱报告团成员叶梅青正伏案制作课件,为下一期的宣讲做准备。
叶梅青曾是一名法官,是一名有着52年党龄的老党员,在职时热心从事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2009年退休后仍不停歇,一干就是30年。近年来,他不仅主动请缨成为法院未成年人观护员,还协助区关工委、区法院关工委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先后撰写《点亮心中灯,照亮人生路》等主题讲课稿20多篇,送法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走进60多个单位,宣讲120余场次,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艰苦奋斗、革命传统、民族精神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其宣讲内容紧扣心灵,表述声声入耳,受教育人数累计达2万余人次。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育种专家、区关工委副主任汤俭民走进文昌阁社区,用自己培育香稻品种的亲身经历,与青少年交流学习;“五老”宣讲员陈伟、胡德安分别在书院街道光明社区、广场街道渔门径社区讲述《朋兴乡红色历史》和毛岸英的革命经历;老教师张望清、老政法徐长安、老医生谈菊萍等也纷纷根据自身特长开展宣讲,帮助青少年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生命观、学习观、职业观,营造协同共育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区关工委组建各级关工委关爱报告团,走进基层和青少年群体,从自身经历、身边生活、红色史实讲起,用青少年听得懂、喜爱听的鲜活故事,润物细无声地阐述人生大道理,引导广大青少年更加坚定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2024年上半年,全区各级关爱报告团累计作宣讲报告22场次,直接受教育青少年3000余人次。
知“心”交流,解决成长困惑
“中考结束后,我和同学一起到澴川书房看书,发现这里有个心理辅导站,觉得蛮好的。”今年暑期,刚刚中考完的谭同学说,虽然身边的同学都很阳光开朗,但其实有些同学有一些心理问题,以后要是身边有人抑郁焦虑,可以推荐来这里咨询。
走进广场街道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温馨的装修风格让人心情惬意,空间虽不大,但每一处都精心布置,为来访的未成年人提供一处舒缓的心灵家园。站内设有团体辅导室、沙盘游戏室、情绪宣泄室、个体咨询室(音乐放松室)等功能室。每个功能室都是遵循了心理学原理进行装修设计,均配备相应的心理辅导辅助设备,开放式的学习室,专门的培训座椅是为后期开展团体的学生心理辅导课准备的。
今年以来,区关工委多次组织“五老”志愿者们和青少年们一起参观老澴河党建示范带,走进市科技馆、市博物馆、王新亭将军红色教育基地等,通过参观活动放松身心,缓解学业压力,培养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区关工委不仅组织户外参观,还联合区教育局把学生课堂延伸到大自然,把绿色的种子种进心里,养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意识。配合学校组织学生养蚕,让孩子们亲自体验养蚕过程,在养殖过程中把生命具象化,更好地帮助孩子理解生命、珍惜生命。
用“心”赋能,助力扬帆远航
家住书院街道的初中生王同学,因父亲患有精神疾病和父母离异等原因,时常跟奶奶出现矛盾,厌学情绪严重。“五老”志愿者“城西大妈”丁凤华了解情况后,定期上门给王同学做心理疏导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通过丁凤华的不懈努力,小王和奶奶的关系逐渐缓和,成绩也稳步提升。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全区“五老”队伍中,像叶梅青、丁凤华这样的老人还有1200余名,他们退休不褪色,“为爱发电”,以春风化雨般的真情,关爱、服务未成年人成长,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五老”精神赞歌。
区司法局“五老”简俊生结对朋兴乡社矫对象罗某,帮助罗某读、写、讲,罗某荣获全市第七届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中华魂”演讲比赛二等奖,在学习中重树正确价值观,在比赛中重拾自信心。区公安分局退休干部黄清华对李某进行帮教,在鼓励读书、赠送书籍、推送文章、上门普法、送钱送物、帮找工作的同时,还动员自己的女儿参与帮教,助力她扬帆远航。“五老”志愿者不断创新帮教方式,通过“建立亲情,避免排斥;了解情况,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分段施教”三步帮教法,实现了“找准病根,对症施教”的帮教目的。
老少相扳牵,百老帮百童,到底怎么帮、帮什么?区关工委坚持以帮困、帮教、帮学、帮就业、帮成才“五帮”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五老”特殊作用,打造了一批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进关爱援助工作体系建设,切实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全区256个关工委组织,达到“五好”基层关工委组织标准的125个,获省市级表彰的“五老”先进个人72人,获全国表彰的先进个人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