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宝贵资源不再“沉睡”

作者:
        上接1版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解决了我们鲜果储存、旅游观光服务的用地需求,为产业园提质改造提供了用地保障。”湖北蓝卉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经理洪开慧高兴地说,“利用6.6亩建设用地,园区不仅新建了库房、冷冻间,各项基础设施也配套完善了,来这里的游客越来越多,去年产值达2600多万元,今年预计超2800万元。我们的发展信心更足了。”
        洪开慧所说的6.6亩土地,是幸福村村集体存量建设用地,闲置多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一方面,是市场主体面临“用地难”“用地贵”问题;而另一方面,农村一些建设用地资源却处于闲置、“沉睡”状态,着实可惜。
        孝南区采取“农用地+建设用地”复合利用模式,将闲置的6.6亩建设用地按照其产业业态特色“点状规划、点状用地”,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模式入市。同时,严格用途管制,将2300亩农用地实行“成片流转、成片经营”,流转给湖北蓝卉园发展壮大产业。        
        此模式盘活了闲置低效土地资源的同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并带动村集体和村民直接受益。
        “土地入市交易,为我们村集体带来了50多万元的收益,加上流转的土地,村集体和村民增收超过100万元,村民在基地打工,又是一笔收入,这是过去不可想象的‘幸福’。”幸福村党支部书记胡光才说。
        此外,孝南区以入市改革为契机,创新探索“国有+集体”建设用地组合供应模式,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依托增减挂钩指标,通过空间腾挪调整到市场主体有需求、城镇开发空间不足但空间规划允许建设的产业园区内,有效解决“圈外”市场主体发展空间不足的难题。截至8月底,已有3宗组合供应地块上市交易,为我省首批成交案例。
        “继我区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交易入市形成一定规模后,创新探索组合供应模式很有必要,这是一个稳就业促发展的政策工具包,可以解决长期以来产业用地只有国有这个唯一模式用地的问题。”孝南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要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