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东极 秋色“醉”美

作者: 图文:全媒体记者晏美华 通讯员王积信
10月11日清晨,有"东方第一港"之称的抚远口岸码头,俄罗斯旅客正在登船。抚远口岸是中俄旅游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
10月11日清晨6时许,有百年历史的抚远市东极鱼市就热闹不已,平均每天有60000公斤淡水鱼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10月12日,在抚远市米比赫哲工艺室,非遗传承人王桂荣用鱼皮制作文创工艺品。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0月13日,东珠博物馆工作人员展示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特许指定产品"珍蓝雪梦"胸针,抚远的野生"东珠"就镶嵌其上。
10月10日,晚霞映照,鸟儿归来,抚远黑瞎子岛国家湿地公园,"湿"意美景,如诗如画。
10月11日,在抚远市玖成高效合作联社"玖成香米"基地,金黄的稻子正颗粒归仓。
10月11日,亚洲最大的蔓越莓种植基地--抚远红海植业蔓越莓基地,水收的蔓越莓漂浮在碧波中,红得耀眼。2022年至2023年,红海植业共有10万粒蔓越莓种子搭乘神舟飞船到太空育种。
10月12日清晨5时许,游客在抚远市伊利嘎山顶的东极阁,迎接祖国的第一缕阳光。
10月10日,晨光中,原生态的抚远三江口国家湿地公园,五彩斑斓。
        图文:全媒体记者晏美华  通讯员王积信

        10月10日至13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委宣传部与中国新闻摄影学会联合举办“追光华夏东极共迎旅发大会”百家媒体聚焦佳木斯摄影采访活动,来自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0余家媒体,120名摄影记者相聚佳木斯。
        抚远市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的三角地带,是我国最东部的县级行政单位。一年中有260天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每年夏至日出时间为凌晨2时10分左右,享有“华夏东极”的美誉,今年已有近200万人次游客来到这里打卡,迎接中华大地的第一缕阳光。
        抚远拥有三江和黑瞎子岛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绿色覆盖面积在70%以上,空气质量指数优良天数比例达99.8%。中国最大湿地——三江湿地,位于抚远市境内,湿地面积300万公顷,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21年,抚远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生态是抚远最亮丽的底色。抚远市倍加珍惜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禀赋,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坚持“零容忍”的环境治理方针,全力抓好矿山、水系、鱼类、鸟类、绿化等资源保护,形成了“诗画东极山水抚远”的壮美画卷。
        抚远三面与俄罗斯相邻,对应的口岸是俄远东最大城市和中国边境线上的最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航道距离仅65公里,是黑龙江五大对俄口岸之一。
        抚远以盛产鲟鱼、鳇鱼、大马哈鱼、“三花五罗”等名优特鱼而闻名遐迩,原名“伊力嘎”,赫哲语意为“金色的鱼滩”,是著名的“中国淡水渔都”,生活在这里的赫哲族人有自己独特的渔猎民俗文化,被称为“北部亚洲渔猎文化的活化石”。优美动听的《乌苏里船歌》就是从这里唱响。
        两江文化、边境文化、民族文化在这里完美融合,呈现出城市与人、城市与自然,美美与共的活力画卷。
        请随记者的镜头走进这个充满朝气的城市,一起踏上黑瞎子岛,领略“原生态”的岛屿之美;进入有“东方第一港”之称的抚远口岸码头,感受与俄罗斯跨境旅游贸易的顺畅;深入亚洲最大的蔓越莓种植基地和玖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解锁现代农业的奥秘;走访东极鱼市,体验中国北方最古老的淡水鱼交易市场的热闹;与赫哲族同胞面对面,体会最原始的渔猎文化和赫哲族风情……感受祖国最东方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