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黄佐君 通讯员吴敏 彭逸楠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寄递物流、即时配送企业等重点使用领域特点,坚持多措并举、标本兼治,全力打通配送行业电动自行车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在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中,我市组织工作专班,走访了解寄递物流、即时配送企业实际困难以及配送终端电动自行车使用充电难点,推动建立健全寄递物流、即时配送企业电动自行车联合管控机制,进一步明确各方责任。
强化市总工会、市安委办、市邮政管理局、市公安交管局等多部门联动。成立市网约送餐员工会联合会,利用工会驿站、骑手之家等平台,强化行业管理和服务指导。出台监管政策,开展安全教育,签订交通安全责任书,组织集中执法行动,进一步规范配送骑手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加大寄递物流行业开箱验视制度执行力度,严禁寄递物流网点寄递蓄电池。
同时,为解决好集中充电模式等待时间长、充电效率低等问题,我市推出“共享换电”模式,把换电柜建设纳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关爱服务、“城市骑士”外卖员关爱温暖计划服务项目。积极探索打造“安全充电示范快递站点”,已在全市配送站点建成共享换电柜200个、投用共享电池2000余块,寄递物流和即时配送行业电动自行车“共享换电”覆盖率达82%,覆盖率居全省前列。
截至目前,我市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效果显著,累计上牌的车辆达385463辆,处理各类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21805起;在居民住宅小区建成投用电动自行车智能阻止系统464部;推动全市652个架空层落实实名制管理,开展联合执法16次,清理违规停放充电的电动自行车4093辆,办理行政处罚109起,全市电动自行车火灾同比下降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