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李

作者: 宋金柱
        老城区的第二条巷子里有家旧书店,店主人姓李,就在我家老宅隔壁。
        旧书李的父亲命不好,以前给当地的地主掳去做了儿,新中国成立后,他父亲跟着被批斗,趁着一个夜晚才逃了出来,一路乞讨,来到了我们这里。旧书李只跟着父亲念过“四书”“五经”这类的典籍,认得些字,好歹也算见过世面。回乡后,面对周围土里土气的邻居,他明显表现得不屑,总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打我记事起,旧书李的书摊就摆在了这,街上的人群熙熙攘攘,不时有人会到他的书摊歇脚,他便在那支起几个小板凳供人休息,想着坐下来看书的人起了兴致,兴许会买下它。
        小孩子都很喜欢旧书李,总争着要去那里,大概是他口中“三头六臂”的哪吒、“神通广大”的姜子牙很是吸引孩子们吧。每逢寒暑假,大人们拗不过小孩,会把他们送到旧书李这,听他讲书中的故事,自己便去工作。旧书李也很乐意给孩子们讲故事,几颗话梅,再加上一小杯茶,就能把书中的人物讲得活灵活现。我就是这样听完“封神”“三国”和“水浒”的。
        孩子们有时听入了迷,大人来接都不愿回,只有在旧书李杯盏中的水见底,手上的话梅只剩核的时候方才罢休,回家的路上还在和同伴讨论着书中“通天塔”的神力。
        后来,我们都长大了,旧书李的书摊上就再难觅到小孩儿的身影了。他的旧书很难卖了,时不时来歇脚的行人盯着的是手机的屏幕。
        “小朋友,来啊爷爷给你讲《封神演义》。”旧书李招呼着从学校出来的小孩。“不了,爷爷,我在网上看小说。”那小孩答道。“网络上的小说?”旧书李凑过去看了看,屏幕上各式各样的网络小说。小孩子们头也不回地念叨着小说内容走开了,旧书李的眼神暗了下来,盯着前方,一言不发,直到我走来了。
        我是为数不多的光顾他旧书摊的年轻人,书摊上的旧书是我从小到大快乐的源泉之一,那种不可名状的感觉是霓虹灯渲染不出的颜色,是钢铁森林到不了的高度。我在那些“过气”的书中找着什么,是什么呢?
        “现在的娃娃都不看纸做的书了,你们都在网上看书喽,我这书摊,连同老祖宗留下的书有一天也会消失,对吧?”旧书李问我,又像在问自己。我看向旧书李,无奈地笑了笑,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划了一下,有种说不出来的痛,我和他说了什么早已记不清,只记得那本旧书十七块六毛钱,他收了我十七块,朋友在网上只花十元就买了本全新的。
        再后来,我忙于学业,旧书李渐渐从我的记忆里淡去。一天,老宅拆迁的消息发到母亲的手机上时,我才恍然间想起我们的老邻居——旧书李。母亲说政府在市区给他分了套新房。我不由得看向窗外。穿过前方林立的高楼,仿佛看到了旧书李灰暗无光的眼神,不由得为旧书李担心起这夜的黑。
        第二天母亲回老宅收拾东西,我跟着回去了,旧书李的书摊早就没了痕迹,门上的“拆”字红得醒目。当我们清完东西准备走的时候,我在原来的旧书摊的那个位置看到了旧书李,他的头发全白了,看上去老了许多。他似乎在找着什么,但两手空空的。然后,我看着他一深一浅地走着,走过书摊,走过楼房,渐渐消失在了巷子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