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有利时机 全力以赴保灌溉

作者: 全媒体记者杨勘 通讯员黄露 徐礼哲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杨勘  通讯员黄露  徐礼哲  出梅以来,我市于7月21日至7月27日、7月30日至8月27日先后出现2轮强高温过程,高温天气持续37天,平均气温排历史同期第3位,呈现持续时间长、气温高、蒸发量大等特点。8月28日,记者从市水利和湖泊局获悉,当前正值中稻抽穗灌浆期,农作物需水量大,云梦、孝昌和安陆等地丘陵岗地旱情露头,预计9至10月我市继续维持高温少雨天气,旱情将持续蔓延。
        全市水利部门依据气象预测,及时会商,科学研判,全力做好蓄水保供工作;抢抓有利时机,战高温、迎酷暑,驰而不息推进灌区建设,统筹夏灌保供与工程建设工作齐头并进,全力以赴做到“两手抓”“两不误”。
        科学调度,积极蓄水备水。为保障夏灌供水安全,全市水利部门科学分析预判,提前谋划举措,梅雨期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储备水源,当前全市水库、湖泊、塘堰总蓄水18.3亿方,偏多一成,水库蓄水最多时(8月初)达11.38亿方,较多年平均偏多三成,蓄水量总体较为充沛。在8月中旬旱情刚露头时,迅速调度水利工程维持汉北河水位24.5米,及时通过水库塘堰放水、开启沿江(河)涵闸自流灌溉等措施,保障农田用水需求。入夏以来,没有发生大面积干旱,没有发生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精准施策,确保应灌尽灌。今年夏灌开始前,市县两级部门高度重视,上下联动,根据各地灌溉用水需求,制定供水计划,建立大中型灌区夏灌进展台账。全市共启动大中型灌区64处,累计供水量超4亿方,解决了170.47万亩农田用水问题。预计到9月底,全市计划夏灌供水量约4.62亿方,灌溉面积202.62万亩。安陆市针对丘陵岗地等抗旱死角利用抽水泵站等水利设施,采取24小时不停机、不关闸的方式持续提水抗旱,组织群众对灌区清淤除障,疏通“最后一公里”,提升了灌溉保障能力。
        补齐短板,推进灌区建设。梅雨期后,全市水利部门在精准分析防汛抗旱形势的基础上,抢抓当前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一方面部署抗旱工作,同时争分夺秒实施国债灌区项目建设,为全市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全市19处大中型国债灌区项目正如火如荼进行,已完成水源工程4处,新建及衬砌渠道268.4公里,改造渠系建筑物682座,新建泵站75座,新建量测水设施222处。预计年底全部完工后将改善灌溉面积113.9万亩,新增粮食产能7064.3万公斤,新增节水能力9721.2万方,全力打造粮食丰产硬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