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焦志新 特约记者李书畅 通讯员黄文军
盛夏时节,汉川大地加速焕“新”,科技创新“捷报频传”。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1家,总数达到15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652家,新增省级科创新物种“瞪羚”企业9家,总数达到14家;汉川市成功创建湖北省创新型县市……
日前,2023年度全省市县科技创新综合考评结果出炉,汉川市再度获评先进县(市、区),连续3年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成绩的背后,是汉川市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使之成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的务实举措。
创新领跑布新局
作为全省工业大市,从传统的纺织服装到新兴的光通信产业,汉川凭借强劲的发展势头,挺进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百强。作为领跑者,如何下好“先手棋”、锻造“新优势”?
思路决定出路,布局决定全局。汉川坚持“唯创新者胜”,举全市之力创新产业高地,有效贯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深度融合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不断推动产业创新集群建设从要素“相加”迈向要素“相融”,努力打造独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湖北登泰新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投入800多万元进行技改升级,生产效率提升20%,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2023年成功进规。“企业资质变强后,一些品牌企业主动上门合作,订单量猛增。”总经理助理陈燕萍介绍。
为进一步抢占海外市场,湖北厚谷阳光儿童用品有限公司高薪聘请专业研发团队,不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先后研发出5款新型铝管高端童车。在“广交会”“香港玩具展”“德国科隆少儿用品展”“上海玩具展”等展会上,屡次斩获外贸大单。
“近3年,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及各类示范企业150余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1.4%。”汉川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汉川着力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体,向新质生产力要增长动能,2022年,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17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85.18亿,占GDP比重22.57%。
在创新驱动下,楚天电缆、锐邦光电大力发展新一代光网络技术,名仁纺织推动“机器换人”,实现纺织装备技术升级换代。祥源新材投资10亿元新建聚烯烃发泡材料产业化建设项目,2021年4月21日在深交所创业版上市。恒大包装计划两年时间内投资过10亿元,相继建设恒昊包装、恒合包装两个子项目,公司现已进入上市辅导期。
“科创森林”活力满
走进湖北惠致农贸食品有限公司展厅,各类莲藕制品琳琅满目。加工车间里,工人们忙着对毛藕进行预处理。
“我们主打‘楚荷香’品牌,生产泡藕带、藕汤、藕夹、藕条、藕粉等17款产品。”销售经理杨启介绍,公司每天可加工莲藕5万多斤,每年可消化基地、联合社、农户种植的鲜藕15万吨,年销售收入2.6亿元。
惠致农贸依托武汉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技术团队,致力提升莲藕附加值,“莲藕新品种中试示范与加工利用”获批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建立创新平台是激发企业活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依托省级科技孵化器、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孝感市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优势,加速了企业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示范,引领汉川重点产业快速发展壮大。
汉川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检学研三位一体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建设”获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祥源新材“高性能复合材料研发”项目及3509纺织“抗静电面料的研究与开发”获批省级重大科技专项;洋田塑料“双峰熔点发泡材料”项目和楚天通讯“复合带改性树脂”项目获批省支持企业创新发展重大项目…… “只要企业在创新创造方面舍得投入,我们就舍得拿出真金白银支持。”汉川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汉川市全力支持企业做创新主角,实施产业链技术攻关“揭榜挂帅”“赛马制”,创建成果转化平台,引导企业与武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
“不仅如此,我们组织企业在武汉市建立离岸科创中心,吸纳武汉高端人才,开展科研攻关工作。”汉川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已有祥源新材、安心智能等4家企业在汉成立研发机构。
栽下创新之树,收获累累硕果。2023年,汉川市转化科技成果32项。
“热带雨林”服务优
在湖北天基生物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8年来,深耕可再生新能源细分领域,通过“弯道超车”完成自身蜕变的同时,打破“生物柴油”国际市场垄断。
利用甘油酯化技术,公司不仅能将食品加工产生的废弃动植物油脂转化为生物柴油,而且产品品质达到欧盟标准,目前全国市场占有率达25%、全球市场占有率达3%。
公司行政主管汪超表示,公司能快速成长,得益于“娘家人”的支持,不仅有政策扶持,还有招引高质量人才补贴等良好的营商环境。
天基生物的“逆袭”之路,是汉川优化营商环境、构建良好科技创新生态的一个缩影。 “我们从科技创新、品牌创建到质量提升等方面给予激励,一大批优质企业获得政策红利,提升了市场竞争力。”汉川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汉川出台《汉川市支持产业倍增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积极推进科技奖励“免申即享”改革,对2022年新获批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奖励970万元,对2023年认定的孝感市级星创天地奖励160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奖励180.5万元,共兑现奖励资金1334.5万元。
转换思路,变化打法,就会有好成效。近年来,汉川市通过开展“科技金融滴灌行动”,探索实施“企业创新积分制”,解决企业科创融资难题,2023年全市金融机构为高新技术企业发放贷款突破20亿元。
经济发展靠创新,创新更要靠人才。汉川市依托“3+X”产业聚集人才,加快实施孝汉人才同城化行动,开展“星期天工程师”活动,柔性引进各类技术人才,在创新创业、子女教育、住房安居等方面给予人才全方位支持、多层次保障。目前,汉川拥有各类研发人员18151人,同比增长56.62%。
深厚的科研创新土壤,注入开放高效、充满生机的活力之泉,孕育出郁郁葱葱的创新生态“热带雨林”。2023年,全市“3+X”产业平均增幅达2.7%,其中装备制造25.8%、新材料7.9%、光电子信息5.7%,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供图:汉川市委宣传部、汉川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