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繁

我市初步建成市域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

作者: 全媒体记者郑玉欢 特约记者邱秀君 实习生程鑫鑫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郑玉欢  特约记者邱秀君  实习生程鑫鑫  7月26日,我市召开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我市主动谋划,统筹市域医疗资源,历时3个月,圆满完成扩面试点目标任务,初步建成市域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进展位列全省前列。
        数智化病理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辅助技术,重塑了传统病理科的工作流程,实时监控和记录病理诊断过程,实现病理图像快速扫描、诊断结果自动分析、全流程监管,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有效促进了医疗服务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今年以来,我市结合本地实际,选取市中心医院和安陆、应城、孝昌三个试点,全面推进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4家医院已全部与省病理远程诊疗系统对接,完成基础设施改造、数智化设备采购调试,新增病理医师(技师)15人。上半年开展病理检测38565例,其中术中快速病理诊断1407例,较上年提升52%。接收辖区内其他医疗机构远程会诊51例,其中疑难病理诊断5例。
        从7月1日起,市中心医院和3家试点医院按照病理切片应扫尽扫和会诊病例全量上传要求,已完成数字化切片扫描7553片,开展远程病理会诊227例。我市三家试点医院在全省率先全部实现医院HIS、PIS和省病理平台全面贯通,省平台可直接网上调阅病人病案。
        以往,群众遇上肿瘤等疑难杂症,往往需要前往省市大医院诊疗,或自带切片寻求专家会诊。按病理切片会诊需时2天测算,通过数智化病理远程会诊平台,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同济、协和等医院高质量的诊疗服务,人均至少节约费用近千元,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