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王琦 特约记者冯璇 通讯员李恒
7月7日,日光酷烈,气温超过30摄氏度。时过中午,应城市城北街道红旗社区几名孩童相约外出纳凉。
“实在太热了,看路边富水河里的水蛮干净,我们下水‘打鼓球’吧。”有孩子提议,立即得到小伙伴们附和。
几人走到岸边一根背阴的电线杆下,正欲脱衣下水,头顶忽然传来警示声:“水深危险!请勿下水!立即离开!”
听到声响,附近防汛棚里值守的党员赵友平连忙赶出来,制止孩子们的下水行为,并立刻联系孩子们的家长迅速到场将人带离。
“这是个防溺水预警设备,设置在电线杆上,一旦有人靠近监控识别范围,便会自动发出警告指令。”赵友平向好奇的家长、孩子解释头上警示装置的功效。
此前,城北街道在研究部署暑期防溺水工作时提出,采用科学化、信息化监管手段,引入防溺水预警系统,以实现此项工作精准高效。
街道办事处党政综合办公室工作人员杨福灵是这个“黑科技”装置的“配音员”,语音警示正是出自他口中。
6月26日,经实地踏勘、科学考量,这套“黑科技”设备被设置于大富水红旗社区段面后,杨福灵便受命用自己的声音让设备灵动起来。
“设备前端由摄像头、报警器等部件构成,24小时监控水、岸重点部位,人靠近水面监控区域,就会被摄像头识别,发出警示声。后台监控显示屏、巡河员的手机同时会收到预警提示,以便及时处置。”杨福灵向记者介绍了“黑科技”装置的智能运行机制。
在“黑科技”加持下,城北街道防溺水工作由传统的“人防+物防”升级为“人防+物防+技防”。炎炎夏日里,滚滚富水河边,街道25支联控队伍正凭借着新的技术,全力防范溺水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