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黄佐君 通讯员彭逸楠 吴敏 7月4日,从市安委办获悉,我市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以来,电动自行车火灾同比下降25%。
今年以来,我市印发了全链条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成立行动指挥部高位推进,组建整治工作专班具体落实,召开协调会、会商会2次,工作推进会3次,组织应急、消防、市场监管、住建、经信等部门开展住宅小区、寄递物流、即时配送等电动自行车重点使用领域实地调研4次,为制定针对性整治措施提供依据。
整治工作专班成员单位紧密结合自身职责,从销售、使用、停放充电、报废回收等环节精准靶向施策。市市场监管局建立“三个一”工作推进机制(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系统电动自行车领域全面摸排行动、一次经营业主宣传教育活动、一次行动结果通报会),督促300余家经营网点建立进货、销售、自查“三张清单”;市公安交管局对接网络公司,逐步恢复电动自行车数据上传。
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摸排341个住宅小区停放充电设施情况,制定80个小区增设停放充电设施计划;全市消防救援机构组织建筑产权单位、使用单位、物业服务企业开展约谈警示会9次,联合公安、城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16次,清理违规停放充电的电动自行车4093辆,办理行政处罚25起。
此外,全市乡镇(街道)成立127个检查组,开展4次集中联合检查,检查末端销售、维修、回收等经营网点和使用场所2000余家。开展1000余次“敲门行动”,进行“进楼入户”式检查排查和宣传引导,覆盖居民群众5万余人。在建筑出入口、疏散通道等重要区域,张贴5000余份禁止停放充电安全警示标志,引导群众在规划区域内停放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