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干部要努力成长为“三能”干部
作者:
叶碧宏 李心怡
所谓“三门”干部,指的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年轻干部。由于长期生活在象牙塔,缺乏工作历练,来到基层后存在“迈不开腿、张不开嘴、下不了手”的问题。就如何迅速成长为“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走出去能干”的“三能”干部,笔者认为要首先处理好三种关系。
一要把握好“专精”与“博学”的关系。“专精”,即目标专一、态度专注、手段专业,业务精通、方法精细、服务精心。不管从事什么领域,干什么工作,只有将其做到极致,才会变得无可替代。作为年轻干部,最大的特征和标签就是“高学历”“专业化”,要充分发挥好自身优势,以“一根针”的精神将专业领域做专做精。在面对需要“挤”和“钻”的复杂工作时,要有甘坐“冷板凳”的觉悟,以“一竿子插到底”“一条路走下地”的态度潜心钻研,这样才能将小事做精、大事做优、难事办妥。但不能只做且只会做专业事,而是要在“求精”的基础上做到“博学”。新时代对于干部的要求,说得通俗点就是“既要、又要、还要”,机关事业单位不仅需要专业型人才,更紧缺复合型人才,努力成长为复合型人才在未来才能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因此,年轻干部要处理好“专精”与“博学”之间的关系,在不荒废专业本领、舍弃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广范围涉猎、多岗位历练。通过不断的学习打开“博学”的入口。要经常从书本中学,在工作中学,向身边领导同事学,着力提升“七种能力”“八种本领”。
二是把握好“韧劲”与“巧劲”的关系。“咬定青山不放松”指的是竹子的“韧劲”。竹子顽强持久、柔而不折的韧劲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百折不挠精神的具体表现。年轻干部要像竹子一样始终葆有韧性,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和执着,坚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在干事创业中培育工匠精神,以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精雕细琢的工作方法、追求卓越的工作目标将工作做到极致。但工作中如果只有埋头向前冲的“韧劲”,缺乏打破陈规的“巧劲”,就有可能闯进“死胡同”中出不来,哪怕付出再多也达不到预期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年轻干部作为干部队伍中最活跃的一个群体,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就应该充分发挥出自身优势,大胆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想象力,积极拓宽视野,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并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在坚定不移的“韧劲”中增添一股“巧劲”,善于打破思维定式,因地制宜谋发展。
三是把握好“洋气”和“土气”的关系。年轻干部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眼光,思想思维紧跟时代潮流,接受了较多先进的思想观念,这即“洋气”。年轻干部要将自身“洋气”从学校带到机关来,以不思进取就落后、不加强学习就落伍的思想观念,经常更新自身知识库、技能包,就像手机电脑系统一样,要及时更新安装,从1.0到2.0到3.0,通过常学习、广学习、真学习来补充自身“洋气”。但光有一身“洋气”还不够,要在保持“洋气”的同时增强自身“土气”,要将理论转化为行动,要将专业知识变成实践成果,就必须接地气。基层经历和实践锻炼,是将漂亮的学历转化为出众能力的重要一环,而学会做群众工作是增强自身“土气”、提升自身能力的必修课。在面对人民群众时,要做到身上有土、脚底有泥,才能心中有数、眼底有光。要想做通做实做好群众工作,首先就要学会说“土话”,这样才能融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但是在对上汇报工作时,又要把群众的呼声愿望以及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表述到位、罗列清楚。做到“洋气”与“土气”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