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王德强 特约记者冯璇 通讯员明春红 王珍珍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近日,记者走进应城市生产一线,感受这座城市竞逐新质生产力的脉动。
夏日的应城,万物繁茂,生机勃发。在企业车间,制造设备插上数字化翅膀,释放出“智造”新动能;在产业园区,重大项目建设有力推进,打造绿色智能产业链……
应城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全力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向“新”而行,以“质”逐远,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宏宜科技:绿色转型实现降本增效
走进宏宜科技公司厂区,偌大的中央控制室里,几名工作人员正对着操作台和显示屏有序地忙碌着。从监控显示屏中可以看到,厂区内,调试设置好的合成氨生产装置自动高效运转,不停生产出合成氨产品。
“厂区所有远程工艺流程、指标、参数,都能通过这里的集散控制系统进行监控调整,操控很方便。”应城宏宜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气化事业部副部长张驰介绍。
宏宜科技是一家生产合成氨的化工企业,主要为联碱生产提供优质的原材料合成氨和二氧化碳气体。公司聚焦国家战略和湖北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围绕基础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三大业务领域,依托资源优势,投资22亿余元,建设年产40万吨合成氨绿色改造升级项目,针对原合成氨装置进行全面绿色化升级改造,打造全新合成氨生产线。
为提升工厂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该生产线还优化了总工艺流程和单元配置,升级自动化控制系统,进一步优化生产系统和公用工程系统之间的耦合,优化大机组驱动方式,最大程度实现“电驱改汽驱”。
合成氨项目符合国家绿色低碳、节能减排战略导向。宏宜科技积极响应国家节能降碳号召,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采用最先进的水煤浆加压气化、低压合成、双内压缩空分等绿色低碳、环保节能工艺技术,推动合成氨工艺技术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助力化工行业实现绿色转型发展。
在升级改造生产线的同时,宏宜科技坚持创新发展,引进煤气化ORC余热热电系统、低温甲醇洗液力发电系统、空分液体膨胀机等新技术,将副产多余的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建成年产10万吨食品级液体二氧化碳装置,年增效益约1900万元。
“新的合成氨生产装置建成投产后,我们的合成氨生产成本大幅下降,整体年均成本费用可减少3.89亿元,年节约标煤15.68万吨,节能28%,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08万吨。”张驰说。
去年4月,该项目一次性试车成功,创造了行业同规模装置建设标杆和开车标杆。到当年底,生产合成氨30.58万吨,完成率152.9%;产值10.73亿元,完成率141%;实现利润2.06亿元,税费近6500万元,各类生产消耗指标均优于设计水平。
立足现有合成氨项目,宏宜科技将不断延链、扩链,着力向电子特气、高纯氨、高端化学品项目进军,谱写宏宜科技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恒天药业:小瓶塞有大“含金量”
走进应城市恒天药业包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各个生产工序分工合作、有序运转,一派繁忙。
恒天药业是一家专业生产医用包装材料的企业,主要产品包括药用丁基橡胶塞、铝塑组合盖等产品。 记者了解到,以公司主打产品丁基橡胶塞为例,每个产品的“诞生”,都要经过混炼、塑炼、裁片、硫化、除边、清洗、烘干、包装8道工序。
“别看一只指甲盖大小胶塞,涉及产品的外观、尺寸、化学、生物稳定性等多项指标,整个工房控制洁净的要求,跟药品生产的环境是一致的。”恒天药业公司副总经理夏汉桥告诉记者。
小小橡胶塞,满满大学问。不同的产品配方,对于温度、压力、时间等要素的控制度都有不同的工艺要求。由于需要长时间与药液直接接触,这些其貌不扬的胶塞必须具有相当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无毒性。
据公司技术人员介绍,为确保医药橡胶塞产品的pH值、重金属含量、密封性能、药物的相容性、针刺落屑等主要指标达到标准,必须通过精细控制,寻求产品成型的各项工艺参数的最佳结合点,以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优质成品。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