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产业是汉川市“3+X”中三大主导产业之一,被湖北省列为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汉川是全国规模最大、品类最全、加工能力最强的纺织服装加工集散地之一,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制线名镇”“中国服装制造名城”称号。要做优千亿纺织服装产业链,需打通上下游,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提升竞争力,汇聚产业链新动能;增强保障力,全力优化产业链发展环境。
基本情况和问题
汉川市纺织服装产业已初步形成以汉正服装工业园、浙商产业园、北河产业园为主导,华中羽绒服智慧产业园、裕华工业园、华中皮草城比翼齐飞的“五园一城”发展格局。
存在的问题:
产业链上下游衔接仍然薄弱。全市纺织服装产业链呈现“两端小中间大”,原材料、销售市场“两头在外”的尴尬局面,80%的服装面辅料需要从外省外地采购,销售市场也主要依赖汉正街批发市场,严重缺少专业化服装设计、营销企业。受制于环保政策因素,产业链上游缺乏涤纶短纤维、面料、印染产业,下游缺乏纽扣、拉链等辅料产业。目前我市仅有3509、博奕等少数几家面料生产企业,7家染整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高附加值的面料企业尤为缺乏。产业链上下游不通、衔接不紧、产业链阻点较多造成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纺织服装产业链整体可持续发展。
核心竞争力仍然不强。汉川纺织服装产业虽然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但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程度较低。纺织企业产能多在5万锭以下,服装企业年营收多在千万元以下,单体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缺少大型龙头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绝大部分企业主要依靠来料加工、贴牌生产,在工业生产中扮演中低端加工和组装角色,品牌建设和时尚创意设计能力不足,产品溢价不强、话语权不多。在网络直播风起云涌背景下,企业的直播快反能力、原创设计能力、市场把控能力急需提高。
要素制约仍然明显。土地、资金、用工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要素瓶颈。一是土地瓶颈突出。土地指标紧张,用地问题一直束缚产业发展。二是融资难。银行企业间信息沟通不畅,银行想贷不敢贷,企业想贷贷不到。三是人员储备严重不足。20万从业人员中研发、设计人员比例极低,营销、管理人才不足,与产业规模体量极不匹配。四是工业园区承载能力不强。部分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道路、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物流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园区运营水平不高,影响了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
做优纺织服装产业链的几点建议
打通上下游,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以现有纺织服装产业为基础,针对产业链上下游缺失环节,聚力强链补链,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谋划引进一批重大项目,上拓下延活中间,逐步完善产业链条。上游力争引进一批投资2亿—10亿元的大型面料及印染企业,服装辅料生产企业,补齐原材料产业短板。中游继续加粗链条,做大产业规模,积极承接武汉及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支持现有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增强产业影响力。力争引进国内外知名纺织服装企业落户汉川,培育出1—2家产值过50亿元龙头企业。下游不断延伸链条,补齐配套短板,积极发展引进营销、外贸、品牌、设计、物流仓储、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引进行业先进的服装设计企业,新建一处辐射华中地区的融面辅料交易、仓储物流、服装展示为一体的现代化园区,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链上下融合、协同发展。
提升竞争力,汇聚产业链新动能。一是引导企业技术改造。把技改作为推动企业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全面启动“技改提能、制造焕新”行动,打造更多的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二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强化科技创新,积极引导纺织服装企业与武汉纺织大学等院校合作,建立省级企业设计研发中心,加快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着力推动产品结构由初级为主向中高端和高附加值为主转变,产业发展由资源主导型向创新主导型转变。三是打造品牌体系。用活用好“中国服装制造名城”、“中国制线名镇”两大区域品牌,提升企业自主品牌,持续加强品牌培育。四是积极拥抱直播新业态。助推纺织服装企业抓住当前新经济风口,积极发展电商新业态。发挥中国汉派服饰网红直播基地、衣谷电商领头羊作用,助力孵化网红主播,开展互联网营销,强化互联网快反能力,在新经济发展中抢占国内大循环先机。
增强保障力,全力优化产业链发展环境。一是完善要素保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持续释放“人才30条”政策红利,重点支持引进具有推动纺织服装产业技术革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和科研团队,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在关键技术、关键环节、关键工艺、产品设计上实现新突破。强化金融创新服务,优化银行能贷、敢贷机制,探索建立纺织服装产业基金,扩大金融支持中小微纺织服装企业覆盖面,助推产业发展。整合土地资源,在供给上优化服务,对有利于延链、补链、强链的企业优先保障土地供给。二是强化配套建设。加快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提升马庙工业园、汉正服装城、浙商产业园、华中羽绒服智慧产业园等专业园区的承载能力,完善生活娱乐就医上学等生活配套,加快产城融合,拓展发展空间。三是完善公共服务。建立纺织服装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技能培训、标准咨询、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支持面向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应用。健全完善“保姆+保安”式服务,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全力为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作者系汉川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