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通钢构:乘内循环风口“起飞”

作者: 全媒体记者王琦 特约记者冯璇 通讯员董雪 夏诗卉
        全媒体记者王琦  特约记者冯璇  通讯员董雪  夏诗卉

        “年一过,我们立即继续扩大生产!”1月26日,站在新办公楼前,湖北雷通钢结构有限公司负责人孙雷掷地有声。
        这家诞生于2022年夏天的新锐企业,位于应城市经济开发区,占地50余亩,重钢结构、轻钢结构、H型钢、C型钢等主力产品月产量达到1500吨,主要用于工业厂房、装配式建筑等。
        “现在产品供不应求,订单需求总量已达到2000吨,三条生产线每天满负荷运转。”孙雷说。
        车间工人高毅说,“虽然想早点回家过春节,但订单还没干完,还得加油保质保量地干。”
        车间的天车吊架下,高毅工作起来很拼。他和同事紧密配合,下料、组立、烧焊、拼装、质检、抛光、上漆等多道工序有序进行。“不干好,对不起一个月过万元的工资。”高毅半开玩笑地说。
        焊花飞溅,映亮生产线前一个个挥汗如雨的身影。看着眼前这幅赶工图,孙雷愈发觉得:雷通钢构正在“起飞”。
        曾在外打拼多年的“80后”孙雷习得设计、加工等多种钢构产业生产技能,40岁那年返回家乡创立雷通钢构。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时至今日,已成为中国制造业中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并将长期引领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孙雷讲出办企初衷。他表示,根据住建部《“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国家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鼓励相关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培育一批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
        以主动姿态融入内循环市场,孙雷感觉很顺利,一方面国家政策利好多,另一方面周边市场需求旺盛,良好的内循环市场为行业稳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像工业厂房建设,钢结构在建设周期、造价、节能减排等各方面,性价比都较传统建筑高出不少。”孙雷介绍。
        在孙雷看来,雷通钢构之所以能够“起飞”,是稳稳抓住了内循环风口。且不说为广铁、华为等国家知名企业供货,仅应城一地,本土的订单就占订单总量的六成以上。
        “几天前应城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我们受邀参加,现场和投建项目方谈妥合作事宜。”孙雷讲道,应城三大园区不少在建企业,都由雷通钢构供货。
        雷通钢构“起飞”,亦与当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的细致服务分不开。孙雷表示,对于雷通钢构,地方政府的服务可谓“有呼必应,无事不扰”。
        “大型的企业供需对接会,我们已累计参加20余次,几乎次次都能找到需要钢结构的合作伙伴。”孙雷说。
        目前,“起飞”的雷通钢构正设法壮大自身——筹备春节后启动二期建设,用地百亩,生产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凭风借力,加快发展!”孙雷踌躇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