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昌季店乡:秸秆综合利用变“绿色财富”

作者: 特约记者高玉峰 通讯员肖佳 吉雅琪
        本报讯  特约记者高玉峰  通讯员肖佳  吉雅琪“以前秸秆没人要,现在秸秆可以卖钱。”孝昌季店乡光明村村民胡俊锋说。金秋九月,在季店乡光明村的稻田里,秸秆收割机和打捆机正开足马力,不一会儿,田间地头上就散落着一个个“蛋糕卷”或“草方墩”。
        连日来,季店乡严格落实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措施,通过从低茬收割延伸到打捆离田、综合利用的多种模式,让秸秆变成“绿色财富”。
        “企业+村委会+打捆队”模式。季店乡专项引进憨牛公司对乡秸秆进行回收利用,避免秸秆在田地存留带来后期焚烧的可能,同时企业和村委会统一组织、打捆队负责实施秸秆打捆并运送至企业,可以为村民创收。“村委会+合作社+养殖大户”模式。由村委会组织统筹,合作社进行秸秆打捆,养殖大户负责收储再利用。季店乡鼓励并补贴村民购买打捆机,进行秸秆打捆再利用,先后有厉店村、阳光村、新店村和光明村打捆需求量大的养殖户购买乡政府补贴的打捆机,效益良好。“村委会+合作社+农户”模式。由村委会调度,合作社组织打捆,农户自行收储利用。季店乡已投入使用自走式履带方草打捆机6台、拖拉机后悬挂式圆捆打捆机7台,共低茬收割5500余亩,打捆离田2000余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