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刘晓平 刘少华 “有菜有肉,干净又卫生,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闺女经常担心我自己一个人在家不好好吃饭,现在她可放心了……”8月14日,在汉川经济开发区涵闸社区幸福食堂,香气四溢的热菜端上桌,老人们乐滋滋地吃着饭菜。幸福食堂正式开业,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近年来,汉川市从老年人“桌边”入手,积极探索“社区(村)+食堂”助餐模式,以安全优质、方便可及的“家门口”养老服务,让老年人在小小饭碗中,吃出大大的幸福感。
推进“幸福食堂”建设采取三种方式模式:“村(社区)自建+幸福食堂”模式、“农村中心福利院食堂+幸福食堂”模式和“快餐企业+幸福食堂”模式。服务对象主要为:汉川市户籍且居住在有助餐服务的区域内,年满60周岁及以上低保、低收入家庭老年人,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以及失能、失智、独居空巢留守等老年人。
目前,该市已建成7个“幸福食堂”:韩集乡群建村“幸福食堂”、仙女山街道仙女山社区“幸福食堂”、西门桥社区“幸福食堂”,马口镇、麻河镇、分水镇福利院分别设立“幸福食堂”。既盘活了现有点位,同时又满足了老年人助餐需求。
据了解,该市将因地制宜推进“幸福食堂”建设,2023年计划开办“幸福食堂”10家,2024年开办15家,2025年开办20家,到2025年各乡镇至少开办一家“幸福食堂”,城市社区实行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