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昌:联农带农兴了产业富了民

作者: 特约记者高玉峰 通讯员宋志鸿
        特约记者高玉峰  通讯员宋志鸿
        近年来,孝昌县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引导农户参与产业发展,通过“股份式”“订单式”“托管式”“务工式”等模式,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性、工资性收入。在建县30周年的历史节点,孝昌县建立起了一套“带得准、带得稳、带得久”的联农带农机制。

土地变资产  农民变“股东”

        “去年年底就收到了1200元的保底收入,3年过后再分红,1年还能再分到10000元。”说起土地入股这件事,孝昌县周巷镇荣华村三组66岁的村民黄胜初喜笑颜开。2022年,他将6亩撂荒的土地流转给村集体,与村集体签订了村企共建合作协议,便能获得“租金+股金+薪金”收益,摇身一变成为“股东”。
        为实现茶产业规模化发展,周巷镇通过村企共建“622模式”联结企业、村集体、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
        周巷镇党委副书记田顺生介绍,企业投入农资、机械、深加工、品牌营销等要素,打造标准化茶园,以规模化、品牌化提升市场竞争力,占60%;村集体投入集体资金和政策性资金,负责协调农户,流转土地,组织劳动力参与茶园建设,占20%;农户以土地入股,占20%。
        梦里花园花木联合社作为先行先试“622模式”的龙头企业,目前已共建茶园基地2065亩,联结农户981户,实现农户每亩每年增收1000元以上。
        该联合社秘书长沈腾说:“我们通过农村产权交易、村企共建等方式,打造共富产业,盘活村集体经济,带动一方百姓增收致富。”
        通过“股份式”联结机制,梦里花园、孝孟红、尖峰茶园、双毫雨露等企业已在周巷镇北部9个村,共建茶园2260亩。3年内将共建茶园5000亩,改造老茶园5000亩,万亩生态茶叶长廊呼之欲出,周巷镇即将踏上茶旅融合发展之路。

订单种植  致富有“稻”

        “订单收购可以降低经营风险,保障农产品质量,我们的目的是把产业做大,为农民增收,给企业增效。”孝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刘继民对“订单式”农业的优势如数家珍。
        刘继民告诉记者,孝昌县引导65家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长期购销合同,按照“统一种养标准、农资供应、产品收购、产品品牌”的模式进行农产品的订单种植。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