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在孝感、应城两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该公司联合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成功研制出泰乐菌素、泰万菌素,并成为这一领域的领跑者。
2019年、2020年,湖北回盛连续两年投资建设2期、3期项目。去年6月,2期项目年产1000吨泰乐菌素项目投产,产能居全国第三位;今年3月,3期项目年产600吨泰万菌素项目投产。
与此同时,该公司借智借力,补齐技术短板。与国内多所高校院所签订市校合作协议,以1亿元“揭榜”转化华中农大科技成果,年产值新增20亿元。
有“智”向,企业掌握发展核心科技。富邦科技投入1亿元,与郑州大学等单位合作,开展砂性肥料造粒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研发,在全球率先完成该项技术革新,引来国外公司求购。
在2021年完成科技成果登记后,这项技术进入成果转换期,年产20万吨砂性肥料产业化大型装置于去年底投产达效,实现科技成果“应城化”。
近年来,应城市把市校战略合作列为“一号工程”高位推进,与武汉轻工大学、湖北大学等10所院校签订市校战略合作协议,2022年在全市科技型企业中征集技术需求信息36项,转化武汉高校科技成果15项、开发新产品5个、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额14.02亿元。
实力产业“定海针”举旗引路
作为全国盐和盐化工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华中地区最大品种盐生产基地,应城不断依托优势,培育双环科技、新都化工、中盐长江、广盐华源、益盐堂制盐等企业,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
“绿色盐化产业是应城主导产业之一,全省10家制盐企业,应城制盐企业和品种盐生产企业就占6家,全省近9成食用盐来自应城。”应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严建业介绍,应城正持之以恒推动传统产业“转型蝶变”,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全力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中盐长江盐化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全自动生产设备马力全开,一袋袋食用盐经过传送带和机械臂码垛,被送往仓储等待出舱。
“公司主要生产低钠、海藻、深井、无碘等食用盐,拥有‘中盐’‘白玉兰’等多个品牌,产品行销国内20多个省市,出口香港、俄罗斯、东南亚等地,2022年公司产品销售额创历史新高。”中盐长江盐化有限公司纪委书记杨金平介绍。
杨金平介绍,中盐长江公司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11394万元,上缴税金1000余万元,同比增长15.18%,实现了一季度“开门红”。
同此热度,云图控股应城基地持续对上下游产业链进行升级改造,自2003年收购应城联碱厂以来,累计投入超过70亿元,打造“卤—盐—碱—肥”全产业链。2022年,产品总产量361万吨,销售收入82.8亿元。
“公司计划投资75亿元,在应城建设盐化循环经济产业链绿色转型及产品结构调整升级项目,再造一个新都。”云图控股应城基地行政总监谢建伟信心满满。
据其介绍,项目拆迁工作基本完成,30万吨轻质碱改重质碱项目已建成投产,智能仓储一期已完成5万平方米仓库建设,合成氨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8月可全面建成投产,预计新增销售收入约50亿元,可建成全国领先的盐化产业“卤—盐—碱—肥”循环示范产业链。
绚烂的“盐”色,为应城向更高目标迈进奏响战歌,该市将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技改提能、制造焕新”行动,不断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