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幅“良田美景”

——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推进会观摩侧记

作者:
■全媒体记者谢蕾杨勘
        春争日,夏争时。眼下,悠悠蒲城,连片的高标准农田,纷纷点“绿”待稻香。
        6月13日上午,参加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推进会的与会代表们齐聚应城,踏访沃野,探索“良田美景”里的“丰收密码”——
        化零为整,小田变大田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土地平整、集中连片,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首要条件、基础工程。        车行坦途,沃野千里。走进应城市杨河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一眼望不到边的绿沁人心脾。沿着田垄前行,地平整、田成方、渠通畅、路相连,机械设备“任我行”。
        杨河镇,是应城有名的“北部粮仓”。但在两年前,土地利用低效、耕地季节性抛荒等问题突出。
        改变,迫在眉睫!
        腾空间、增耕地,优生态、强活力。县乡两级积极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板块做大做强,散田、碎地聚合成片,围绕着它们,路、渠、林、电等各项配套设施齐“上马”,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系统,重点解决了农村用地长期以来碎片化、无序化、低效化的问题。
        连片空间,从何而来?在得知该项目实施过程中拆除搬迁项目区空心村湾达44个后,与会代表们赞叹不已,“能一体推进44个村湾的征拆工作,化碎为整、规整连片,确实是大手笔、高效率,值得学习借鉴。”        依托良好的高标准农田基础,杨河镇引进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北中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首批连片流转土地5000余亩,“小田”变“大田”,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形成集种植、收购、储存、加工、电商销售于一体的全糯稻产业链。
        科技赋能,智慧新“丰”景
        
粮食生产根子在耕地、出路在科技。下转2版